在过去,哪怕只是五年前,高位脊髓损伤患者一旦确诊,人生几乎就被按下“暂停键”。此后的岁月里,他们只能依赖呼吸机维持生命,意识清醒却无法动弹,不能自理、不能表达——每一次呼吸都艰难,每一刻都需要家人无微不至的照料。而常见的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又随时可能终结这脆弱的生命。
然而,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现代医学科技缔造的奇迹正在发生。
经过3个月的系统治疗,高位脊髓损伤患者老魏不仅成功脱离了呼吸机,还能与医护人员、家属进行简单交流,表达需求与情绪,甚至能在康复治疗师的帮助下坐起、站立,重新感受世界的温度。让他人生重新“播放”的,正是浙江省人民医院创新开展的“神经调控联合脑机接口”这一黑科技。
陷入困境:传统治疗,力有不逮
2025年3月25日,老魏意外从卡车驾驶室跌落,被紧急送至浙江省人民医院,诊断为脊髓C3节段完全性损伤。手术虽然挽救了生命,但术后一个月他仍高度依赖呼吸机。为了能尽早脱机,4月22日,他被转入康复医学科重症康复病区。
叶祥明主任带领康复团队对老魏进行了全面评估,制定了科学、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包括吸气肌训练、气道廓清、离床训练等多维度干预。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老魏的呼吸功能虽较前改善,但多次脱机试验仍告失败——他的呼吸系统仍未能“重新启动”,情况似乎陷入僵局。

老魏正在进行呼吸肌训练

老魏进行离床训练
大胆创新:脊髓电刺激点亮生命之光
面对困难,康复团队并未轻言放弃,而是提出了一个创新而精密的方案:先通过“脊髓神经电刺激”唤醒沉睡的神经通路,联合康复训练帮助老魏尽早恢复自主呼吸,后续再配合“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进一步恢复四肢功能,最终让他回归家庭。
神经外科徐炎主任团队严谨评估后认为老魏符合手术适应证,并具有较大的康复潜力,但手术风险较高。经过康复团队近一个月的努力,包括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加强气道管理和廓清训练等,手术“窗口”终于打开,但家属对新技术仍心存顾虑。对此,叶祥明主任耐心解释:“脊髓电刺激是一项先进的神经调控技术。通过在脊髓表面植入微型电极,对脊髓进行规律电刺激,激活残存的神经通路。这就像为‘断线’的神经重新搭建桥梁,让大脑和身体重新‘连上信号’,使大脑发出的指令能够再次传递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帮助恢复呼吸、运动和感觉等功能。”在充分理解后,家属毅然决定抓住这最后的希望。
2025年7月9日,老魏顺利完成手术,黑暗的人生被撕开了一条裂缝,透进希望的曙光。

手术进行中
术后第二天,老魏便重启康复训练;待手术伤口愈合后,脊髓电刺激正式启动,神经外科团队实时监测和优化刺激参数,助力神经全面“苏醒”。

脊髓神经刺激器置入影像
仅仅一个月后,老魏彻底脱离呼吸机,终于可以自由呼吸新鲜空气,甚至连术前阻碍康复进展的体位性低血压也得到了积极改善,家属含泪感叹:“原来奇迹真的会出现!”
迈向新征程:脑机接口让意念重新连接身体
脱机成功只是第一步。目前老魏已转入普通康复病房,后续他将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辅助下,进行意念驱动四肢的康复训练,努力“唤醒”自己的身体。

老魏在康复治疗师的帮助下坐起来

老魏在佩戴说话瓣膜联合声门下正压技术辅助下与家属交谈
这项“神经调控联合脑机接口”黑科技,将为高位脊髓损伤患者创造曾经不敢想象的康复可能。
当科技让意念重新连接身体,生命的奇迹就不再遥远。目前,全省首家“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评估门诊”每周三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朝晖院区开诊,帮助更多被“暂停”的人生重新按下“播放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