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75年4月,蒋介石病死,在香港的关麟征非常悲痛,带着妻子去吊唁,一下飞机,黄杰带着数百黄埔校友迎接,关麟征和黄杰相互拥抱,当场大哭起来。 关麟征外号叫“关铁拳”,这名号可不是他自封的,而是真刀真枪在战场上拼出来的。 1933年长城古北口那场战役,时任25师师长的他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硬是在无险可守的阵地上死磕,那场血战打得日军付出了两千多人的伤亡,也让“关铁拳”的名号响彻大江南北。 早在1924年,他还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愣头青,因为看不惯同学间的欺凌,挺身而出跟人干了一架,这股子硬气劲反倒让校长蒋介石觉得这小子是块好料。 从黄埔毕业后,他的晋升之路就像开了挂一样,一路从底层士兵冲到了军级高官。 到了台儿庄战役,他指挥的52军更是打出了神来之笔,他们没有和日军正面硬拼,而是像一把锋利的刀一样,准确地进攻到坂垣师团的侧面,切断了日军的补给线阻挡了日军的援军。 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很大贡献,就连日本人私下里都承认,关麟征手下的一个军,战斗力能顶得上国军其他十个军。 可惜,能击退外敌的铁拳却挡不住来自自己人背后的算计,真正消磨掉他斗志的不是日本人的枪炮,而是国民党内部没完没了的派系斗争。 关麟征和陈诚的梁子早在1928年就结下了,当时他公开反对陈诚为了抢一个师长位置而排挤上司的手段。 正是这份正直,为他后来的遭遇埋下了隐患,到了1943年,两人争夺54军军长一职,矛盾彻底公开化,陈诚唆使其“土木系”的部下联名抵制关麟征,把事情闹得沸沸扬扬。 关麟征也是个暴脾气,当着所有人的面指着陈诚的鼻子骂他心胸狭隘,据说直接把陈诚气到当场吐血。 这场争斗最终由蒋介石来决定结果,在曾经的心腹和更为倚重的陈诚之间,蒋介石选择了后者,逐步削减了关麟征的兵权。 这件事让关麟征非常失望,他想不通,为什么一致对外的战场英雄会输给内部的勾心斗角,后来国民党发动内战,他不愿意参与,觉得 “自己人打自己人” 的仗没法打。 1949年,关麟征面临着人生的重要选择,当飞往台湾的飞机即将起飞时,关麟征以探望父亲为由平静地走下舷梯,再也没有回头。 他心里清楚,台湾是陈诚的天下,去了也只会被清算,与其如此,不如不去。 之后,他在香港九龙塘一住就是三十年,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铁拳”彻底收起了拳头,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把所有时间都寄托在读书和练习草书上,与家人过着安稳平淡的生活。 台湾方面也曾经试图拉拢关麟征,蒋介石送过金条,蒋经国承诺给他 “国策顾问” 的高位,宋美龄还亲自发帖邀请他喝茶,但这些都被关麟征委婉地拒绝了。 关麟征胸口上有一道在抗战时期留下的伤疤,这道伤疤时常会隐隐作痛,让他想起过去那些难以忘记的岁月,他平时不谈论政治,但心里一直牵挂着祖国大陆。 到了晚年,他非常关注大陆的建设成就,每当从报纸上看到大陆新建了铁路、大桥等消息,都会兴奋地和家人谈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家乡陕西户县的思念也越来越深。 1975 年 4 月,这种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蒋介石去世的消息传来,关麟征非常悲痛,最终决定带着妻子去台湾吊唁。 在台北机场,和他同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的老同学黄杰,带领几百名黄埔校友前来迎接,这两位曾经在长城战役中一起并肩作战的老朋友,时隔二十多年再次见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互相抱着哭了起来。 信源:中国新闻网 北京"肉丘坟":埋360多具残缺无法辨认的烈士遗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