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这些影视爆款,都来自西湖边

前不久,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发布“2025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百强区指数”,杭州共有10个城区进入“百强榜”,在全国城市拥有百强区数量中排名第1。

2010年起,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连续15年发布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已成为反映各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在本次百强区榜单中,杭州西湖区表现抢眼,综合指数排名位列全国第4。

西湖何以跻身前四?

西湖边“蹦”出现象级作品

今年以来,西湖区文创产业喜讯频传。

近日,浙江“十五五”影视剧创作重点选题库首批项目名单公布,西湖区企业中文奇迹(杭州)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的《望江南》、浙江影视(集团)有限公司的《云中曲》《长大》、浙江盖世英熊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的《我的东北女友》入选。

这个夏天,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以温暖治愈的故事,打动了无数观众,国内总票房已突破17亿元。这部作品的联合出品方——杭州岸墨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就来自西湖区的艺创小镇。

在西湖区的北端,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作为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以“影视创制与出海”为核心,已推动15万个小时以上的影视内容发行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影视出口量全国领先。

目前,西湖区已培育华策影视、宋城演艺2家全国文化企业30强,游科互动入选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5家企业跻身“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均居全省首位。

近年来,西湖区有25部文化作品斩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电影《万里归途》荣获第20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网络微短剧《盛夏芬德拉》仅用18天便实现全网播放量破30亿;《新龙门客栈》《种地吧!少年》成为现象级作品。

从《浪浪山小妖怪》到《黑神话:悟空》,再到《长安三万里》等现象级作品,西湖区正以其独特的文化创新生态,推动中国文创力量走向世界。

何以成为“风水宝地”?

2025年上半年,西湖区文化产业实现196.5亿元的营收、8.7%的增速。

西湖区在文化产业赛道取得的亮眼成绩,源于其精心构建的产业生态。

作为浙江省之江文化产业带唯一核心区,西湖区已经形成“一核两带五集群”的产业体系——

以西溪创意园、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为核心,构建起一条“环西溪影视产业带”,华策影视、蓝天下、咪咕数媒等影视文化、创意设计企业在此扎堆生长;以艺创小镇为引擎,一条“环之江文化产业带”上,宋城演艺、追光动画、游科互动等数字文化、文旅演艺、艺术创作等产业集群蓬勃发展。

西湖区的山水之间,文化产业不再“单打独斗”,而是“抱团向上”。

“园区企业之间几乎没有隔阂,这种氛围非常珍贵。”《浪浪山小妖怪》电影线下主题展负责人李云杰说。

西湖区坐拥西湖、西溪湿地等“风水宝地”和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高校艺术资源,为文创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意灵感。

紧邻凤凰山与铜鉴湖的艺创小镇,风光秀丽,集聚3000多家文创企业。浙江花果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视效总监说,“小镇有山有水,环境很美。工作之余,在附近散散步、看看景,就能激发出灵感。”

2024年,西湖区统筹安排1000万元,用于吸引优秀文化人才落户西湖,让这里成为创意人才的汇聚之地。近3年,西湖区投入文创资金超5000万元,构建“创业启动+贷款贴息+直投基金”全周期支持体系;设立文化产业基金,重点投向数字文化、影视等前瞻领域。

走进艺创小镇,随处可见的创意工作室里,年轻的创作者们正在讨论下一个可能引爆市场的IP。

西湖的山水与文化,已成为文化创新的土壤。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中国故事将在西湖山水间生长,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