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交通精神映大江头雁领航护航人

在长江黄金水道的奔涌浪潮中,船员与港口从业者是维系国家经济动脉的“水上摆渡者”;而长江航运总医院健康医学科主任朱晖,正以“交通的医院”为行动遵循,将医者仁心与交通使命深度融合。今年4月,医院联合湖北三峡旅游集团旗下宜昌茅坪港旅游客运有限公司,依托“长江游轮母港”资源,创新推出“健康到港可及”服务模式,她领衔组建“健康长江”行动特别党支部,以“头雁”之姿带领团队践行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大江之上书写“护航航运人健康”的动人篇章,让“交通精神”随江涛传递温暖力量。

以劳模担当锚定需求,领题破局打通“就医堵点”

“要做就做航运人真正需要的服务,决不搞形式主义。”这是朱晖在服务筹备阶段对团队的明确要求。深知船员“水上漂泊看病远、港口职工作业忙管健康难”的痛点,她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带头深入茅坪港一线调研,清晨跟着装卸工看作业流程,摸清关节损伤的高频场景;傍晚登上停靠的货轮,和老船员促膝长谈,记录下腰椎劳损、肠胃不适的困扰,甚至细致到船员“怕耽误航行不愿离船就医”的心理顾虑。

“船员的痛点就是我们的靶点!”基于一手调研数据,朱晖牵头设计服务方案。她力主打破“医院在岸、船员在船”的空间壁垒,将诊室“搬”到码头;主动协调医院多科室资源,集结内分泌代谢科、心血管内科等高年资专家组成义诊团队;还特别要求在临时医疗点增设“线上随访登记处”,为慢性病船员预留后续服务接口。从服务框架到细节落地,朱晖始终站在最前,以劳模“扎根一线、为民解忧”的担当,为团队树立了“精准服务”的标杆。

以工匠标准打磨服务,精研细作筑牢“健康防线”

“服务要让航运人觉得‘贴心’,更要让他们觉得‘专业’。”在茅坪港服务现场,朱晖的“工匠精神”贯穿每一个环节,也带动着团队追求极致。诊疗区里,她亲自调试骨密度检测仪,反复校准设备参数,“船员常年在潮湿环境工作,骨密度数据必须精准”;义诊时,他看到一位船员因常年吃盒饭导致血糖波动,当即牵头制定“船上简易饮食指南”,并让团队同步录入线上健康档案;急救培训环节,他发现船员反映“船上空间小,标准按压姿势施展不开”,立刻调整教学方案,亲自用模拟人演示“半跪式心肺复苏法”,确保船员学得会、用得上。

“平时忙于航行,很难抽出时间去医院,这样的服务比家里人还贴心!希望每年都会有。”一位“老”船员的感慨,道出了朱晖团队的航医服务温度。三天里,在朱晖的统筹调度下,服务点虽人头攒动却井然有序,近3000名到港船员、港航员工享受到健康宣教、专项体检、专家义诊、健康咨询、急救培训和船员职业病防控六大类服务,“船员靠港即享优质医疗”的目标,在她带领的团队手中从设想变成了现实。

以交通情怀织密网络,长效护航延续“健康温度”

“交通精神是‘通’,更是‘守’!服务不能止于现场,要守住航运人的长期健康。”这是朱晖对“健康到港可及”的深层思考。服务结束后,她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牵头完善“长江航运健康随访平台”,为慢性病船员建立“一人一档”,定期推送用药提醒、节气养生建议,与他们保持长期交流;针对港口装卸工的关节保护需求,她还组织团队制作“作业防护短视频”,通过港方微信群精准推送。

“朱主任说,我们跑船的走到哪,健康服务就要跟到哪。”一位“糖友”船员收到线上用药提醒时感慨道。这种“前期调研、现场服务、后续随访”的闭环模式,正是朱晖以“交通的医院”护航畅通的情怀,为团队注入的长效服务理念。在她的引领下,“健康到港可及”不再是单次活动,而是成为长江航运人的“移动健康驿站”。

从带头调研的“破局者”,到精研服务的“打磨者”,再到长效护航的“守护者”,朱晖以“头雁效应”带动团队将医者担当与交通精神深度融合。近3000人的服务覆盖数字背后,是她带领团队用专业与热忱筑起的健康屏障,更是“交通精神映大江”的生动实践。这份扎根一线的敬业、精益求精的专业、为民服务的热忱正让“健康护航”的温暖,沿着黄金水道传递到每一个航运人心中,为长江经济带的安全发展注入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