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伟人见到志愿军“打坦克英雄”苏吊蛋后,觉得这个名字实在不雅,便笑着对他说:“我把你的名字改一下。” “同志,你这名字,是家里盼着好养活取的吧?” 1953 年春天,政协小会议室里,伟人指着名单上 “苏吊蛋” 三个字笑问。站在桌前的志愿军战士,双手贴在发白的军装裤缝,手心全是汗,结结巴巴回话:“是… 俺爹娘取的,说贱名好活。” 这是苏吊蛋第一次见这么大的领导。在此之前,他只是山西太原小店村的普通娃,靠练弹弓打鸟练出好准头。 后来当兵,成了吕梁军区里敢冲敢打的 “苏大胆”;再后来去朝鲜打仗,成了三炮掀翻美军坦克的 “打坦克英雄”,他从没想过,自己这土名字能被伟人记住。 十年前,16 岁的苏吊蛋跟着姐夫去征兵。指导员看着他的名字皱眉:“这名字要是立了功,上台领奖多不好看?”他没懂啥意思,只盯着军帽上的五角星说:“俺会打弹弓,能打敌人。” 战友们都叫他 “吊蛋”,他也应得痛快。直到太原战役,他腿被弹片划伤,还趴在战壕里用弹弓打退敌哨。副连长骂他 “不要命”,转头却跟别人说:“这苏吊蛋,该叫苏大胆!” 真正让 “苏吊蛋” 出名的,是朝鲜甘凤里的战斗。1951 年秋天,美军坦克排着队往阵地压,炮声震得耳朵疼。刚学炮兵的他,连炮闩都拉不利索,却能听炮声辨偏差,炮一响就喊 “往左调半格”。 那天指挥车离阵地只剩三百米,信号兵还没发命令,他拍着副炮手的肩说:“打!再等就晚了!” 第一炮掀飞坦克天线,第二炮炸中驾驶舱,第三炮逼退装甲车。副连长气得跳脚:“苏吊蛋!你敢抗命!”可很快师部的嘉奖令就到了,说他 “果断破敌”,封他 “打坦克英雄”,记二等功。 后来军报头版登了他的事,他看着 “苏吊蛋” 三个字,笑着想:“俺娘要是知道,肯定高兴。” 1953 年春天,他戴着军功章进京,先去天安门广场,又去参加政协讨论。轮到他发言,他攥着战友写的稿子,磕磕巴巴说:“新军装没衣领,俺们炮兵的尺子没处揣。” 会场有人笑,他脸红得低下头,没看见第二排的伟人正点头,还跟身边人说:“这战士说得实在。” 讨论结束后,工作人员叫他去小会议室,说伟人要见他。他进去时,伟人正拿着名单,招手让他坐。他不敢坐,就站着听伟人说:“你这名字打仗叫着痛快,可往后要建设国家,得有个像样的名字。” 说着拿起毛笔写了 “兆丹” 两个字:“‘兆’是吉兆,盼国家好;‘丹’是红心,你是英雄,得有颗红亮的心。叫苏兆丹,行不?” 苏吊蛋盯着字,眼泪一下就下来了。他双手接过纸条,叠了三层放进贴身口袋,连说:“行!谢谢首长!” 出门时风一吹,他总觉得纸条还带着墨香,走路都不敢晃。 从那以后,没人再叫他 “苏吊蛋”,都叫 “苏兆丹”。刚开始他还不习惯,别人喊他,他愣半天才应。后来他复员到太原耐火材料厂,跟工友挤工棚。有人问他腿上的伤疤,他只说 “以前当过兵”,从不提改名的事,更不说自己是英雄。 直到厂里评先进,领导翻档案看到 “原名苏吊蛋,由伟人改名”,吓了一跳,他却摆手:“都是过去的事,现在就是普通人。” 2000 年冬天,小孙子翻旧箱子,找出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是 “兆丹” 两个字,问:“爷爷,这是谁写的?” 他戴上老花镜,摸了摸纸条说:“是以前一位首长给爷爷改名字写的,爷爷以前叫吊蛋,不好听。” 孙子又问:“爷爷是英雄吗?” 他笑了,把孙子抱怀里:“爷爷不是英雄,就是个活下来的兵,能看着你们过好日子,比啥都强。” 现在那张纸条还夹在他的旧军装口袋里。其实名字改不改,他还是那个敢冲的兵、踏实干活的人。就像他跟孙子说的:“名字就是个代号,做人得有良心,才不辜负人家给改的好名字。”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苏兆丹 文|黑子 编辑|史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