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巴基斯坦彻底炸锅,他们居然把“枭龙”战斗机的生产线全拍了出来,这简直是把自家的“

巴基斯坦彻底炸锅,他们居然把“枭龙”战斗机的生产线全拍了出来,这简直是把自家的“后厨”掀给全世界看。 说起巴基斯坦空军这几年折腾出的动静,JF-17“枭龙”战斗机绝对算得上头牌。这玩意儿不是巴基斯坦自己闭门造车,而是跟中国成都飞机工业集团联手搞出来的,轻型多用途战斗机,定位就是填补他们空军的中低端空缺。项目起步得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候巴基斯坦对西方买不到F-16火了,急需找条出路。1995年就签了备忘录,1998年巴基斯坦总理访华后项目重启,1999年正式敲定合同,双方平摊5000万美元研发费。首飞是2003年8月,2007年第一批交付巴空军,到现在总产量破200架,巴基斯坦自己用150多架,剩下靠出口。 10月底,巴基斯坦国家电视台突然放出一段生产线视频,镜头直击卡姆拉工厂内部,几架半成品机体排排站,工人装配机翼和接口,标签和序列号都清清楚楚。单座和双座型号并行,机器运转顺溜,年产20多架的节奏一看就稳。这视频一出,网上炸了锅,有人说巴基斯坦这是秀肌肉,有人觉得太敞亮,等于把自家军工底子全抖落了。实际上,这步棋下得挺算计。JF-17从Block I到Block III迭代,机身翼面这些大件巴方已能自产,雷达和航电还靠中方支持,但整体国产化率超70%。视频曝光前,巴空军列装Block III版,带AESA有源相控阵雷达和电子战套件,机动性上台阶。公开生产线,本意是给潜在买家吃定心丸,你光吹牛说性能好,谁信?一看批量化流程和透明度,自然放心掏钱。结果呢,缅甸和尼日利亚的订单就这么敲定,东南亚和非洲买家也上门问价。军贸这行,信任比技术更金贵,巴基斯坦这波操作,直接在国际市场上扔了颗信任炸弹。 项目从合作到出口,中间过程曲折。早期研发时,巴方资金短缺,2001年9·11后美国施压,但中巴顶住,继续推进。2006年原型机四号机试飞成功,2007年首批六架服役,巴空军用它替换老米格-21。2010年后,Block II版加装头盔显示器和双向数据链,2019年巴印空战中,JF-17据称击落印度米格-21,项目总监阿姆贾德·汗后来发推确认自己当年负责。这事儿让JF-17名声大噪,股价都跟着蹿。2023视频后,出口加速。缅甸2020年买16架Block II,用来反内乱,尼日利亚2021年签12架Block II,2023年又加单。阿塞拜疆2024年砸16亿美元买Block III,外加弹药和培训,伊拉克也跟进。乌兹别克斯坦2025年据说快签了,瞄准中亚市场。但也不是一帆风顺,2025年1月报道,缅甸军方和尼日利亚空军因可靠性、质量和维护问题,把JF-17停飞检修。缅甸那边说不适合作战,尼日利亚抱怨备件延误。这暴露了轻型机在复杂环境下的短板,巴方得赶紧补课,升级维护链条。 JF-17没停步,巴基斯坦航空工业公司PAC卡姆拉厂产能稳在25架/年,2024年推PFX计划,Alpha版是Block III深度改,四代半水平,带更强隐身涂层和传感器融合。2025年7月,JF-17在英国皇家国际航展首秀,雷电涂装拉满,AESA雷达细节曝光,震住全场。出口版灵活,单价4000万到5000万美元,便宜过F-16,挂载PL-15超视距导弹,航程长,短距起降好,适合发展中国家。但巴基斯坦也踩坑,2023年起跟土耳其合作转技术,帮他们搞KAAN五代机生产线,结果土耳其转手签印尼200亿订单,巴方丢了潜在大单。这事儿疼,但也逼巴方反思,军售不光卖装备,还得管售后和生态。2024年全球军贸数据,JF-17份额才1.6%,主要在中低端市场,竞争F-16二手货和印度的光辉。巴方学聪明了,2025年跟叙利亚谈12架订单,收入6亿刀,占国防预算7%,若成,能撬开中东门。 中巴合作是JF-17的脊梁,中国提供气动设计和航电,巴方组装和市场。项目让巴基斯坦空军现代化,减少对美依赖,从买F-16的尴尬中解脱。出口成功,也拉动就业,卡姆拉厂雇上千人,供应链辐射全国。2025年埃及订单落地,机队起飞测试,引擎轰鸣标志新篇。但可靠性问题得直面,停飞事件提醒,技术输出要跟上服务,不然口碑砸了。总体上,JF-17从本土项目变出口明星,巴基斯坦空军从中获益,区域平衡也微妙调整。台湾地区防务部门偶尔评论类似轻型机,但JF-17的路径更接地气,证明合作开发能绕过制裁,稳扎稳打。未来PFX如果成,巴基斯坦军工或上新台阶,但得防外部干扰,军贸这池水深,步子稳点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