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51年,79岁的张廷玉被抄家,竟然搜出了15000两银子。乾隆冷笑一声:“看看,这就是你们所谓的清官。”可当乾隆看完账本之后,他脸色铁青,不仅将360000两银子送了回去,还遵守承诺,让张廷玉配享太庙。 公元1751年,随着乾隆皇帝“抄家”的一声令下,侍奉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老臣张廷玉明白,自己与年轻皇帝之间那场持续十余年的暗涌,终于到了摊牌的时刻。 一切要从雍正皇帝的遗诏说起。雍正临终前特意下旨,准张廷玉死后配享太庙。在封建时代,这对一个臣子而言是至高无上的荣誉。然而这道遗诏,却成了乾隆心中拔不掉的一根刺。 新登基的乾隆皇帝与这位老臣之间,始终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墙。张廷玉身上带着前朝的印记,他的每一个建议,每一次进言,在乾隆看来都像是在提醒他:你还不够像你的父亲。 矛盾在乾隆十四年彻底爆发。当时乾隆的长子永璜刚去世不久,举朝哀悼。张廷玉却在这个敏感时刻,反复上书请求皇帝书面确认他配享太庙的资格。 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乾隆。在皇帝丧子之痛未消之时,一个老臣却只关心自己死后的名誉! 可张廷玉没想到,皇帝的报复来得又快又狠。他下旨查抄张府,誓要撕下这个“清官”的假面。当三十六万两白银的数字报上来时,乾隆以为抓住了确凿证据,足以让张廷玉身败名裂。 然而接下来的发展出乎所有人意料。当账本呈到御前,乾隆一页页翻看,脸色从得意渐渐变为铁青。账目上,每一笔银子都记得清清楚楚:某年某月皇上赏赐多少,某年某月俸禄多少......数十年的为官生涯,所有的收入来源都明明白白。 这一刻,张廷玉用他的严谨和细致,完成了对皇权最有力的反击。他不是贪官,反而是一个极其谨慎、事事留痕的清官。这份账本不仅记录了他的财富,更证明了他为官数十年的清白。 可乾隆一时间陷入了两难。作为皇帝,他不能公然颠倒黑白。若在确凿的证据面前强行给张廷玉定罪,必将留下昏君的骂名。更重要的是,张廷玉的配享太庙资格是先帝雍正亲口所赐,若他强行剥夺,便是不孝。 最终,乾隆做出了出人意料的决定:不仅归还全部家产,还维持了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表面上看,这是皇帝的大度;实际上,这是权力在事实和礼法面前,也不得不低头。 然而,张廷玉虽然保住了名誉和财产,却彻底失去了政治生命。经过这么一遭,他不可能再被任用。而乾隆虽然维护了皇权的体面,却也在一众老臣心中落得个心胸狭隘的印象。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历史 抄家 信息来源: 岳阳新闻|清廷大秘张廷玉的从政素养 亚太时报网|《张廷玉的一生》 文|墨海 编辑|史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