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荷兰正式宣布 10月31日路透社刚报道,荷兰正式启动2025年光刻机出口新规

荷兰正式宣布 10月31日路透社刚报道,荷兰正式启动2025年光刻机出口新规——不光直接禁了ASML向咱们出口DUV设备,管制范围还又扩大了,连敏感领域的新合作都一刀切禁止。 这套新规堪称“全方位封锁”,不仅将ASML的NXT:1970i和1980i等主力DUV机型纳入禁售名单,审批周期更是拉长到90天。以往能正常供应的设备现在全部需要许可证,连维修配件和技术支持都受到严格限制。 ASML瞬间被推入两难境地。中国一直是ASML最大的DUV市场,贡献了其全球35%的销量,2024年对华营收占比高达28%。新规生效当天,ASML股价应声大跌8.2%,市场预测若失去中国市场,其2025年营收可能缩水12%。 荷兰本土半导体产业链同样遭受冲击。业内12万从业者中,20%的岗位与对华贸易直接相关,本土供应商对华销售额占比普遍超过20%。分析人士担忧,长期断供可能引发行业性裁员潮。 面对政府的政策捆绑,ASML正在寻找“曲线突围”的路径。公司刚推出的NX2000系列新机型,通过微调参数规避管制标准,客户只需投入800万美元适配,就能实现7纳米芯片生产。同时在苏州建设技术服务中心,储备5亿美元零部件,将设备维修周期从45天压缩至15天。 这套出口管制措施并非突然出台。今年1月15日,荷兰政府就宣布将修改先进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4月1日正式生效。当时已明确将特定测量检测设备、沉积设备和计算光刻软件纳入管制范围。如今的新规只是进一步加码。 荷兰政府声称这是出于“安全风险”考量,但明眼人都清楚背后的大国博弈因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管制反而撞上了中国反制的“硬钉子”——中国刚升级的稀土管制新规明确,含0.1%中国来源稀土的光刻机类货物均需许可。ASML光刻机中单台设备的稀土磁体用量超过10公斤,占电机成本三成,而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掌握在中国手中。 压力之下正在加速中国半导体设备的自主替代进程。中芯国际等企业已加大与日本及国产设备商的合作。上海微电子28nm光刻机良率已达90%,成本仅为ASML同类产品的1/3,2025年计划交付10台以上。中微公司、北方华创、拓荆科技等国内企业也在各自领域快速成长。 这场博弈印证了同一个道理:在全球化时代,“卡脖子”的单边制裁从来都是双刃剑。荷兰为迎合美国而牺牲本土产业利益,最终可能成为其半导体产业史上的一次深刻教训。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