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2006年,浙江一小伙因车祸永久丧失了自主呼吸功能,父母多年来捏皮球5000万次

2006年,浙江一小伙因车祸永久丧失了自主呼吸功能,父母多年来捏皮球5000万次,用自己的双手为儿子续命:“手指废了有什么要紧,只要还能动,我们就不会停下来。”   2023 年浙江衢州的老屋里,玻璃盒里 6 个磨破的呼吸球摆得整齐。   每个球的橡胶表面都有深深指痕,最旧的那个还沾着淡褐色的斑 —— 是母亲王兰芹当年流脓的手留下的。   全自动呼吸机在旁嗡鸣,付学朋的呼吸平稳,可这 6 个球,藏着 17 年前最艰难的日夜。   王兰芹现在擦手的动作很轻,指尖划过儿子手背时,会下意识蜷一下。   这是 2006 年留下的习惯 —— 那时每天捏球近 2.6 万次,指关节肿得没法完全伸直。   有次捏到半夜,她的手掌突然渗血,血珠滴在呼吸球上,她慌忙用衣角擦:“别弄脏了,学朋还得用。”   后来她找块厚布裹住球柄,布磨破三块,掌心的茧子却越结越厚,至今摸起来还发硬。   付金良从田里回来,裤脚沾着泥,进门先看呼吸机屏幕。   他现在还保持着 “数节奏” 的本能,走田埂时会默默数 “1、2、3”,每三步对应一次捏球的间隔。   2007 年夏天,他去镇上买农药,走半路突然往回跑 —— 怕妻子一个人捏球太累。   店主后来笑着说:“老付啊,农药忘拿了!” 可他只记挂着家里的呼吸声,根本没在意。   玻璃盒里第三个呼吸球,是 2010 年女儿付学燕结婚那天用的。   婚礼前一天,付学燕还在帮母亲捏球,手指酸了就换未婚夫上。   “你们快去准备婚礼,这里有我” 王兰芹催他们,自己却捏到凌晨。   婚礼当天,付学燕穿着婚纱,趁没人时偷偷捏了 10 分钟球:“妈,今天我替你,你歇会。” 这个球后来被王兰芹收着,说 “是闺女的心意,得留着”。   2011 年冬天的那个 “山寨呼吸机”,现在还放在储物间。   外壳是女婿用旧铁皮做的,边角被磨得光滑,上面贴着张纸条:“每分钟 18 次,别忘插电。” 当时为找合适的电机,女婿跑了三趟废品站,最后在一台旧洗衣机里拆出能用的零件。   第一次试机时,电机转得太快,付金良赶紧关掉:“慢点开,别吓着学朋。” 后来调试了七次,终于能精准控制节奏,王兰芹摸着机器,第一晚竟没睡着 —— 怕机器停了。   2013 年送来全自动呼吸机那天,付金良蹲在地上哭,手里还攥着个旧呼吸球。   那是他前一天刚捏破的,原本打算再买个新的,没成想等来这么大的帮助。   医药公司的人教他用机器时,他反复问:“停电了咋办?” 直到对方说有备用电池才放心。   后来他把这个旧球擦干净,放进玻璃盒:“得让学朋知道,以前是咋过来的。” 现在付学朋用智能手环发语音,每次喊 “妈”,王兰芹都会立刻凑过去。   有次他用眼神控制手机,给母亲发了张 “爱心” 表情包,王兰芹看了笑半天,逢人就说:“学朋会跟我打招呼了。”   付金良种的菜熟了,会挑最好的给儿子做辅食,喂饭时动作很慢,怕呛着 —— 这是 17 年练出来的耐心。   上个月,志愿者来家里,看到玻璃盒里的呼吸球,想拍下来做公益宣传。   王兰芹摆摆手:“不用宣传,我们现在挺好的。” 可她还是把球擦得更亮了些。   付学朋躺在床上,眼神跟着母亲转,偶尔眨下眼,像是在回应。   全自动呼吸机的嗡鸣声里,老两口的动作依旧轻柔,17 年的坚守,早变成了刻在骨子里的温柔。   信息来源:人民网《父母自制呼吸机延续患儿生命续:患者已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