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三资工程”是指以国有资源、资产、资本(简称“三资”)为核心的系统性改革工程,旨在通过市场化运作激活存量要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其核心逻辑是“一切资源尽可能资产化、一切资产尽可能证券化、一切资本尽可能杠杆化”,通过全领域、全口径、全覆盖的清查与盘活,实现资源价值转化与财政增收。以下是结合政策文件与实践案例的详细解析:
一、改革背景与定义
1. 政策定位
2023年5月,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南省国有“三资”清查处置与管理改革总体工作方案》,明确将“三资”改革作为深化国企改革、化解地方债务、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抓手。改革聚焦“金、木、水、火、土、数”六大类资源(矿产、林业、水利、能源、土地、数据),实物、债权、股权等五类资产,以及闲置和低效两类资金,形成“652”清查体系。
2. 岳阳模式先行
岳阳市作为全省改革试点,首创“三变”核心理念(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用于稳增长),通过盘活存量资源形成可复制经验。截至2025年,岳阳累计盘活国有“三资”超800亿元,上缴国库收入近400亿元,推出示范案例56个,其中18个在全省推广。
二、重点领域与实践案例
1. 资源类项目
◦ 矿产资源:平江县探索“政府主导+国企推动”模式,整合金矿、萤石矿等资源,推动绿色矿业转型,年产值增长30%。
◦ 湿地碳汇:君山区依托世界首个淡水湿地修复碳汇项目(国际核证减排计划标准),实现4.6万吨碳汇交易,首笔预付款到位,预计总收益达5000万元。
◦ 土地资源:湘阴县采用“股权合作+工程总承包+市场化运营”模式,盘活开发土地12.27平方公里,引入社会资本超200亿元。
2. 资产类项目
◦ 特许经营权:郴州市第二、第四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项目签约,实现财政入库收益6.8亿元,为全省首个污水处理领域“三资”盘活案例。
◦ 闲置资产:岳阳市将257套存量公房转化为保障性住房和人才公寓,既节约基建成本,又缓解企业引才压力。华容县盘活芥菜产业园闲置厂房,吸引聚仁化工等企业入驻,年产值超5亿元。
◦ 国企资产:长沙城发集团通过资产证券化(CMBS)融资3.01亿元,将洪山人工智能大厦从入住率30%的“鬼楼”转型为年产值15亿元的“亿元楼”。
3. 资本类项目
◦ 供应链金融:岳阳城运集团发行4.75亿元供应链ABS,盘活应付账款与存量债务,降低融资成本1.2个百分点。
◦ 产业投资:君山生态渔业集团引入社会资本开发数字渔业平台,2024年产值达1.5亿元,带动8000人就业,收益较改革前增长10倍。
◦ 债券融资:湖南建投集团发行34亿元领创数智中心项目债券,引入央国企总部入驻,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三、政策支持与机制创新
1. 制度保障
◦ 省级层面建立“三资”清查处置联席会议制度,由省长牵头,财政、国资、自然资源等部门协同推进。
◦ 岳阳市出台《国有资源资产资本运作改革若干激励措施》,对盘活存量资产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政策倾斜。
2. 市场化运作
◦ 创新“用售租融”四字诀:能用则用(特许经营)、不用则售(产权转让)、不售则租(长期租赁)、能融则融(资产证券化)。例如,岳阳市推出80余个特许经营权项目,涵盖停车位、垃圾处理等领域,合同金额超60亿元。
◦ 搭建全省统一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推动土地经营权、林权等要素流转。衡南县通过该平台清收集体资产1.5万亩,清缴资金4568万元。
3. 风险防控
◦ 建立“三资”动态监测平台,实时跟踪资产负债、交易价格等数据,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 岳阳市将“三资”改革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对未完成盘活任务的单位实行约谈问责。
四、改革成效与未来方向
1. 阶段性成果
◦ 截至2025年,全省盘活国有“三资”台账完成率超90%,形成上缴收入超600亿元,化解隐性债务约400亿元。
◦ 岳阳、长沙等地通过改革推动GDP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新增就业岗位超10万个。
2. 未来重点
◦ 数字化赋能:推广君山数字渔业大数据平台经验,建设全省统一的“三资”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资源资产全生命周期监管。
◦ 绿色转型:扩大湿地碳汇、林业碳汇交易规模,探索“生态+”模式。岳阳市计划到2027年建成全国首个淡水湿地碳汇交易中心。
◦ 区域协同:加强长株潭城市群“三资”要素流动,共建跨区域产业园区。例如,湘江新区与湘潭经开区合作盘活闲置工业用地5000亩,引进新能源项目12个。
五、典型案例解析
1. 君山生态渔业集团
◦ 改革路径:整合14个大湖4.8万亩水面经营权,成立国有独资公司,引入数字监控、生态养殖技术,打造“君山渔”品牌。
◦ 成效:2024年实现产值1.5亿元、净利润1000万元,产品直供港澳,带动周边农户人均增收8000元。
2. 湖南建投领创数智中心
◦ 运作模式:通过资产证券化融资34亿元,将停建10年的省直机关办公区改造为企业总部基地,重点引入数字经济企业。
◦ 意义:盘活闲置土地168亩,预计年产值超50亿元,成为长沙“三资”改革标杆项目。
六、社会影响与经验启示
1. 社会价值
◦ 民生领域:通过盘活公房、学校等资产,新增保障性住房2000余套,改扩建乡村学校15所。
◦ 乡村振兴:衡南县通过“三资”整治,村集体年收入平均增长25%,为高标准农田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提供资金保障。
2. 全国示范
◦ 岳阳“三资”改革模式入选2022年“中国改革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并被纳入国家治理创新经验库。
◦ 其“资源-资产-资本”转化路径被湖北、安徽等省份借鉴,成为地方政府化债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参考。
中盛投资 深研解构总结
湖南省“三资工程”通过系统性改革激活了沉睡的国有资源资产,其核心在于打破行政壁垒、创新市场化机制,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动能。未来,随着数字化与绿色化的深度融合,这一改革有望进一步释放潜力,为全国同类地区提供“湖南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