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攻击21亮出尾钩,全世界第一款舰载无人攻击机横空出世 攻击21实锤了舰载机设计,

攻击21亮出尾钩,全世界第一款舰载无人攻击机横空出世 攻击21实锤了舰载机设计,以后不光福建舰能用,076也能用   攻击21以后肯定要挂载反舰导弹的,所以敌人的航母和驱逐舰们要小心了,以后不光各种东风快递、鹰击快递等着他们,还有各种舰载无人机等着他们   它最牛的地方,就是那个飞翼式布局。整个身子和翅膀平滑地连成一体,看着就未来感十足。这么设计可不是为了好看,关键能让雷达波要么被吸掉,要么就滑溜溜地散开,根本反射不回去。   测算下来它的雷达信号特征比现役的歼-15T小了九成还多,在敌人屏幕上估计就跟只海鸟差不多。   更绝的是,研发团队还给这大家伙装上了折叠翼,翅膀能收起来。这一收,占地立马少了四成,再也不用担心航母机库和甲板空间不够用了,简直是给舰载环境量身定做的。   攻击21能顺利上舰,福建舰那套电磁弹射系统绝对是头号功臣。老式的蒸汽弹射劲儿道不好调,力气小了推不动重家伙,力气大了又怕把轻巧的无人机扯散架。   电磁弹射就没这毛病,它能精准控制力道,从几十吨的有人战机到攻击21这样的无人机,都能给你顺顺当当送上天,让无人机也能满油满弹出发,把三千公里的最大航程实实在在变成一千五百公里以上的作战半径。   而且电磁弹射准备时间超短,不到一分钟就能再来一次,特别适合无人机搞“蜂群”战术,那出击节奏想想都吓人。   这无人机一上舰,和我们自家的歼-35隐身有人机凑到一块,可就搭起了“有人指挥-无人突击”的黄金组合。   歼-35凭借先进的航电系统,在后面当大脑,负责判断战场形势和指挥决策。攻击21呢,就利用自个儿隐身好的优势,悄悄摸到敌方防空圈深处干脏活累活。   执行反舰任务时,它能带上空射版的鹰击-21导弹。这导弹可是个狠角色,能以高超音速飞行的,末端速度惊人,能在敌方航母的防御圈外就发动致命一击。   对付地面目标时,它也能用精确制导炸弹去敲掉雷达站、指挥所这些关键节点,提前给有人驾驶的飞机扫清道路。   这种打法既发挥了无人机零伤亡的优势,又靠有人机的灵活判断来应对复杂情况,等于把两者的长处全给捏一块了。   它的出现,可不单单是福建舰多了个新武器那么简单。咱们的076型两栖攻击舰,据说甲板面积比美国的“美国”级还大出一半,配上电磁弹射,搭载三四十架攻击21根本不在话下。   这意味着中国一下子成了全球唯一同时拥有航母和两栖攻击舰电磁弹射无人机作战能力的国家。   你想啊,未来福建舰的攻击21和076上的同型机互相配合,再加上055大驱携带的鹰击-21导弹,立马就能从空中到水面织起一张立体隐身打击网,作战范围轻轻松松就能覆盖到第二岛链以外。   放眼全球,更能看出攻击21的独一份。美国的X-47B倒是更早实现了在航母上起降,可后来因为维护太复杂、跟有人机配合不顺畅,项目直接下马了,后续的MQ-25只能乖乖当个专职加油工,没了攻击能力。   其他像英国、土耳其搞的舰载无人机,多半还是螺旋桨的,个头小,腿也短,作战半径超不过五百公里,而且基本没考虑隐身。   他们不是不想搞,是卡在了“隐身、重型、舰载”这三道技术难关面前。咱们能搞定,靠的是之前攻击11这类陆基隐身无人机打下的技术底子,再加上电磁弹射这个“神器”助攻,一步就跨到了量产列装阶段。   攻击21的肚子里,可是塞满了咱们自己的黑科技。为了适应海上又湿又潮还带盐雾的恶劣环境,它的隐身涂层专门做了强化,既薄又耐腐蚀,解决了以前涂层容易掉的毛病。   飞控系统更是集成了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硬是解决了飞翼布局没有尾翼带来的操控稳定性难题,让它在水上跳舞也能稳如泰山。   动力用的也是国产涡扇发动机,在保证足够力气和航程的同时,把体积和推力平衡得恰到好处。这些都说明咱们的国防工业体系已经能玩转多学科技术的深度融合了。   从战略层面看,这家伙正在悄悄改变远洋海战的玩法。以前航母的打击范围很大程度上被飞行员的体力和战机航程限制住了。   攻击21靠着长航时和大半径,能在前沿海域泡上一整天,等于把航母战斗群的防御圈向外推了四五百公里。   在特定的作战场景下,它既能当先锋前出侦察,为其他远程打击武器指示目标,也能自己隐蔽突防,直接发动精确打击。这种不确定性,足以迫使对方的航母编队不敢轻易靠近。   当然啦,攻击21的列装只是一个开始,远不是终点。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更厉害,多架攻击21说不定能通过数据链自己组网,协同行动,自主分配打击目标,形成密不透风的饱和攻击。   要是以后发动机技术再突破,换成更省油、劲更大的变循环发动机,它的航程没准能冲到四千公里以上,再结合空中加油,威胁范围就更吓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