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鸦片战争惨败割地赔款以后,清朝还能继续坚持70多年,因为西方给清朝送来两样救命的

鸦片战争惨败割地赔款以后,清朝还能继续坚持70多年,因为西方给清朝送来两样救命的东西!第一就是,现代财政!英国人给清朝带来了海关收入,最多达到1年可以达到4300万两白银。 鸦片战争一结束,清朝不仅丢了地,还要掏出大把银子给人家赔款。从那个时候开始,朝廷的日子就像走钢丝,随时可能掉下来。不过,清朝并没有就此完蛋,外部势力反而给了点“救命药”,让这个王朝又撑了七十多年。 原本清朝靠农业税,钱也就那么点,根本不够用。一到英国人管海关,洋货像流水一样进进出出,清朝的关税收入一路飙高,成了稳定的钱流。朝廷用这些钱来维持军队和官员开支,日子算是好过了一些。 更厉害的是,外面银行看上了这个收入,开始提供贷款,清朝拿海关做担保,借钱变得轻松不少。以前那些赔款压力,也是靠分期付款和借贷一点一点熬过去。 有了这些外部的钱,清朝虽然元气大伤,还能喘口气。不少地方官员也从这套新财政里分到资源,手头一下子宽裕了不少。等到内乱爆发,比如太平天国在南方闹腾的时候,钱和资源成了打仗的底气。 外部势力还带来了一波武器倾销,美国南北战争打完,剩下大量枪炮,便宜卖给中国。各种新式步枪、火炮大量出现在清军手里。 像斯普林菲尔德步枪、恩菲尔德步枪,数十万支一下进了中国,地方大佬像胡林翼和曾国藩,都疯狂采购,把军队武装得像西方一样。 太平军起义闹得凶,清军靠着这些武器打了不少翻身仗,湘军靠新火炮攻城守地,战局也一次次被逆转。 这些外部的钱和枪,一起撑住了清朝的大厦。清廷能镇压叛乱、维护秩序,地方官员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和资源分配权,看上去朝局重新稳住了。 但这种“稳”,其实是用外人给的东西硬撑出来的。清朝变得越来越依赖外面,每一次朝局动荡都要看洋人的脸色,内部改革变慢,自己的根基开始变薄。 到辛亥革命爆发,清朝需要更多的钱和新式军队,可银行团这时候把贷款一刀切断,清廷失去了财源。新建陆军和海军,本是清朝用枪炮和银子培养的现代武装,可他们大半倒戈支持革命。 钱没了,兵也散了,清朝再也没力气维持下去。各地都是起义和动荡,北京朝廷只剩下苟延残喘。 清朝灭亡,其实就是外部支持彻底断掉的结果。这七十几年像是靠“输液”在过日子,一旦外卖被停了,立刻垮了。 这也让人看明白一件事,外力能救急但救不了根,真要长久,还是得靠自己硬起来。清朝没抓住机会自我改革,利润大部分被外人赚走,最后也只能被历史淘汰。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看似靠外部输血续了命,但这条路其实是越走越窄。清朝自强不起来,就算一时压住了叛乱、缓过了财政危机,到最后还是逃不过王朝更替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