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李在明可能是韩国历史上最厉害的总统之一,因为他亲手终结了韩总统的“心腹大患”——

李在明可能是韩国历史上最厉害的总统之一,因为他亲手终结了韩总统的“心腹大患”——韩国检察厅。熟悉韩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韩国历届总统,基本都是被韩国检察厅拿下的 卢武铉生前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检察厅门口接受问询。2009 年春天,穿着深色外套的他面对镜头深深鞠躬,身后的检察厅大楼庄严肃穆,却像一头潜伏的巨兽。仅仅一个月后,这位前总统在悬崖边纵身一跃,留给世人的遗书里写着 “没能清白地结束一生,很抱歉”。而将他推向深渊的,正是被韩国人称为 “帝王检察厅” 的权力机器。 在韩国,检察厅的恐怖早成传统。它手握侦查、起诉、监督三项核心权力,既能调查普通民众,更能扳倒总统。卢武铉的悲剧不是个例,李明博卸任后因贪污案被检察厅起诉,最终获刑 17 年。 朴槿惠的 “亲信干政” 案,从证据搜集到法庭起诉全由检察厅主导,最终让她身陷囹圄。就连文在寅,任内也时刻提防检察厅的动向,生怕步前辈后尘。这种 “青瓦台魔咒” 的背后,是检察厅不受制约的威权。 这股权力的源头能追溯到军政府时期,当时为巩固集权统治,韩国赋予检察厅极大权限,让其成为镇压异己的工具。民主化转型后,这一权力架构没被彻底清算,反而逐渐演变成独立于行政、立法、司法之外的 “第四权力”。 检察厅可以自主决定调查对象,甚至能监督法院判决,连总统提名的法务部长都难以插手其内部事务。有韩国学者曾比喻,检察厅就像插在国家肌体上的吸管,既能汲取资源,又能随意拿捏权力核心。 文在寅任内曾试图打破这一困局,他推动成立 “高层公职者犯罪调查处”,想把涉及总统、总理等高层的贪腐案件从检察厅手里剥离。 可改革推行得磕磕绊绊,检察厅内部形成顽固的抵制势力,故意拖延案件移交,甚至公开质疑新机构的合法性。到文在寅卸任时,检察厅仍牢牢掌控着经济犯罪、金融腐败等核心侦查权,所谓的改革只算划破了一层表皮。 其实李在明对检察厅的狠辣早有切身体会,2022 年总统竞选期间,他因 “城南市开发贪腐案” 被检察厅立案调查。尽管最终因证据不足未被起诉,但调查过程中,他的家人信息被泄露,竞选团队核心成员接连被约谈,这种 “精准打击” 让他彻底看清检察厅的政治工具属性。或许正是这段经历,让他上台后把改革检察厅当成了头等大事。 2024 年 3 月,李在明政府向国会提交《检察厅法》修订案,剑锋直指检察厅的权力根基。法案提出,将经济犯罪、公职人员腐败、金融诈骗等 11 类重大案件的侦查权,全部移交至警察厅和新设的 “国民权力监督院”,检察厅仅保留公诉权和司法监督职能。这意味着,检察厅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对政要发起 “钓鱼式调查”,更没法借侦查权操控政治走向。 法案一出,检察厅立刻炸了锅,时任检察总长金浯洙公开宣称 “这是对司法独立的破坏”,拒绝执行国会通过的移交指令。 首尔中央地方检察厅的 53 名检察官集体递交辞呈,聚集在检察厅门口举牌抗议,甚至有激进者以绝食相威胁。韩国《东亚日报》当时的报道显示,检察系统内部还出现了 “秘密抵抗”,故意销毁部分案件的初期侦查记录,给权力移交制造障碍。 李在明没有退缩,他先是通过青瓦台发言人公布了检察厅近十年滥用职权的 127 起典型案例,其中包括 2019 年故意夸大证据起诉反对党议员、2021 年为包庇财阀销毁贪腐证据等丑闻。这些证据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民众对检察厅的信任度暴跌至 23%,支持改革的抗议集会接连在首尔明洞等地举行。 借着舆论东风,李在明推动国会通过《特别检察厅过渡法案》,明确规定拒不移交权力的检察官将被吊销执照,情节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 他还亲自与检察厅内部的改革派沟通,任命主张分权的郑镇硕为新任检察总长,逐步清理抵制改革的顽固分子。郑镇硕上任后,第一时间下令封存所有未移交案件的档案,由 “国民权力监督院” 派专人接管,彻底打破了僵局。 2024 年 9 月,权力移交工作正式完成。韩国法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改革后的检察厅工作人员缩减 40%,侦查部门直接裁撤,仅保留 3700 名负责公诉和监督的人员。“国民权力监督院” 接手的首批 58 起重大案件中,有 12 起涉及前政府高官,但整个调查过程公开透明,未出现任何政治操弄的迹象。 最明显的变化是 “青瓦台魔咒” 的松动,李在明任内,尽管反对党多次呼吁检察厅调查其 “政策失误”,但检察厅因无侦查权只能驳回申请,最终由 “国民权力监督院” 进行合规审查,结论为 “无违法违规行为”。这种程序正义,是以往任何一任总统都没能享受到的待遇。 更深远的影响体现在韩国的政治生态上,检察厅不再是左右政局的 “隐形之手”,财阀与司法系统的勾结失去了关键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