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奥地利前外长克奈斯尔认为在欧盟主席冯德莱恩等人的带领之下,欧盟正在逐步演变成为一

奥地利前外长克奈斯尔认为在欧盟主席冯德莱恩等人的带领之下,欧盟正在逐步演变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军事联盟,克奈斯尔强调,这种趋势违背了奥地利和一些国家加入欧盟的初衷,因为数十年前包括奥地利在内的多数国家申请加入欧盟时,欧盟还是一个单纯的经济组织,而现在冯德莱恩等人的做法显然让奥地利和一些国家坚持的中立地位被破坏或构成严重威胁。 1995 年奥地利加入欧盟那会儿,心里打的全是经济算盘。当时的欧盟还顶着 “欧洲经济共同体” 的底色,核心是搞关税同盟、统一市场,让商品、人员、资本自由流动。奥地利抱着融入欧洲经济圈的想法签了入盟协议,为了保住中立国身份,还特意跟欧盟敲定了 “永久中立” 的附加条款,白纸黑字写着不参与任何军事联盟,不卷入地缘政治冲突。 那时候不光奥地利,爱尔兰、瑞典这些后来入盟的国家,也都是冲着经济合作来的,没人想过有一天要跟军事绑在一起。 可在冯德莱恩上台后,这股风向彻底变了,2025 年 3 月她直接抛出 “重新武装欧洲” 的计划,一张嘴就是 8000 亿欧元的融资规模,说是要构建 “安全韧性欧洲”。 这钱可不是小打小闹,欧盟甚至允许成员国把原本用于区域经济平衡的 “凝聚力政策资金” 挪去搞国防研发和军工产业,等于把经济合作的钱往军事堆里填。紧接着更狠的是 “防务备战路线图 2030”,计划未来 10 年砸 3.4 万亿欧元在防务上,光改善军事机动性的预算就要翻 10 倍,这架势早超出了 “自卫” 的范畴。 克奈斯尔吐槽的 “破坏中立”,在这些政策里藏得明明白白。奥地利的中立是写进宪法的,可欧盟现在搞的 “永久结构性合作”机制,逼着成员国参与联合军演、共享军事技术。 虽然奥地利没加入 PESCO,但欧盟委员会明里暗里施压,说 “防务合作是成员国义务”,甚至暗示不参与会影响经济红利。更让中立国头疼的是武器采购捆绑,冯德莱恩推动的 “欧洲联合军备采购机制”,要求成员国抱团买装备,奥地利要是不跟着,未来可能连合格的国防物资都买不到,这等于用经济手段逼它放弃中立底线。 欧盟内部已经因为这事吵翻了天,西班牙、意大利这些南欧国家私下里骂街,说那些 “旗舰防务项目” 全往东欧堆,钱都花在波兰、罗马尼亚的边境防御上,自己这边的民生工程却没钱拨款。 法德两个大国更直接,公开反对用欧洲防务基金给东欧的 “无人机墙” 项目买单,觉得那是替美国挡枪。冯德莱恩没办法,只能在路线图里加一句 “项目要泛欧化、资金分配全方位”,可根本捂不住分歧的口子。 这种军事转向连欧盟自己都心虚,2025 年 10 月的欧盟峰会,连 “通过路线图” 这话都不敢写进成果文件,只敢说达成 “有限共识”。简单来说其实还是钱和技术的坑填不上,3.4 万亿欧元的防务支出,对已经债台高筑的欧盟国家来说就是雪上加霜。 希腊、意大利的政府债务率早超过 150%,再砸钱搞军事,说不定就得引发社会动荡。技术上更露怯,太空防御、反无人机这些关键领域,欧洲连核心部件都得靠进口,路线图里的那些目标,看着更像画饼。 当初吸引奥地利入盟的 “经济共同体” 底色,现在快被军事色彩盖没了。刚入盟那几年,奥地利靠着欧盟单一市场,汽车零部件出口涨了 3 倍,维也纳成了中东欧的金融枢纽,这些实实在在的经济好处才是中立国愿意靠拢的原因。 可现在冯德莱恩把防务支出当成硬指标,2025 年要求成员国国防开支占 GDP 比重不低于 2%,奥地利光是这一项就得多花 40 亿欧元,钱从哪儿来?要么砍民生福利,要么加税,怎么选都伤老百姓利益。 外部压力逼着欧盟往军事上拐,却把中立国架在了火上。特朗普政府当年对欧洲安全承诺反复无常,让法德这些大国慌了神,想着得自己建防务体系。俄乌冲突爆发后,这种焦虑更严重,冯德莱恩借着这股劲加速推动军事一体化,可中立国本来就不掺和地缘冲突,这下等于被拖着卷入纷争。 讽刺的是,欧盟一边喊 “防务自主”,一边在路线图里写着 “与北约保持协同”,等于还是要跟军事集团绑在一起,这跟奥地利宪法里 “不加入任何军事同盟” 的条款直接撞了墙。 这些矛盾说到底,是欧盟从 “经济玩家” 往 “军事玩家” 转型时没处理好老成员的初心。当年拉着奥地利这些国家入盟,靠的是经济红利和主权尊重;现在想搞军事联盟,却没给中立国留够转身的空间。 冯德莱恩的防务计划看似雄心勃勃,实则连欧盟内部的利益都摆不平,南欧要经济补偿,东欧要安全保障,中立国要守住底线,这么多诉求拧在一起,根本没法形成合力。 奥地利这些国家现在的处境挺尴尬,当初为了经济发展加入的组织,如今一步步往军事上靠,不跟着走怕被边缘化,跟着走又违背了自己的立国原则。 克奈斯尔把话说透,其实是想逼欧盟回头看看当初的初心,那些年大家凑在一起搞贸易、促合作的日子,才是欧盟真正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