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在晋城”系列主题第九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记者从10月30日召开的“‘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在晋城”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全市交通运输系统紧紧围绕“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使命定位,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十四五”规划确定的13项指标全部完成,其中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建设里程、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等11项指标在2024年提前完成。

基础设施网络实现新跨越。到“十四五”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0030公里,较“十三五”末净增378公里;公路网密度提升至106.4公里/百平方公里,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2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铁路运营增量提速,2020年底太郑高铁开通,晋城驶入高铁时代,日均运行车次由11趟增加到70余趟,截至今年10月累计发送旅客789.1万人次;晋城和长三角、珠三角联系更加紧密,3个半小时直达北京、6个多小时直达上海、广州、深圳。高速公路骨架持续完善,全省首条“四改八”晋阳高速建成通车;陵侯高速新乡方向全线贯通,晋城通往周边地市的市域出口增至17个。国省干线品质大幅提升,国道G207瓶颈路段改造完成;省道S229阳济路灾后恢复重建;普通国省道PQI值由85.51提高至92.43,优良路率由78.08%提升至100%,路况水平跃居全省第一。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显著,总里程从“十三五”末的8526公里增至8879公里,实现了67个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30户较大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1541个建制村“双通”3个100%的目标;成功创建3个国家级示范县、5个省级示范县,我市荣获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

运输服务品质实现新提升。群众出行更便捷,持续优化“五级”公交线路,累计开通线路505条,较“十三五”末增加130条,年均客流量达7500万人次;2501辆出租(网约)车、15499辆共享单车穿梭在全市大街小巷,多元化的选择让群众畅行无忧。节能降碳更绿色,全市692辆城市公交车实现100%新能源;更新新能源出租车1464辆,占全市出租车总量的76%;更新纯电货车3400辆,占全市营运货车总量的24%。物流体系更完备,注重降本提质增效,“硬联通”和“软联通”双向发力,建成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实现“县有中心、乡有站点、村有服务”全覆盖,累计运输快递和农产品1500万件,降低快递成本3000万元,带动农民增收约1亿元。

交旅融合发展打造新亮点。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全省领先,在全省率先建成582公里主线、270公里支线、50公里沁河古堡环线、150公里“百村百院”连接线,旅游公路达1052公里,覆盖全市90%的脱贫地区、90%的景区景点、90%的特色农产品产区;全省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建设暨交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我市召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晋城段以全省唯一入选全国交旅融合典型案例,同时荣获全国“行在乡村游在路上”最美自驾精品路。智慧平台助力出行,整合“云锦太行画中游”全域旅游智慧平台,实现“一部手机游晋城”,平台现有注册用户100万,入驻酒店100余家、餐饮店300余家;“十四五”期间,通过智慧平台与旅游公交,累计运送游客200万人次,拉动消费近8亿元。产业融合成效显著,沿线建成慢行道215公里、驿站32个、观景台31个、房车营地9个,带动生态农业、休闲康养等产业发展,累计吸引3100余万人次观光旅游、8.1万人返乡就业创业,带富50余万农村人口;成功举办“环太行自行车赛”等活动14项,实现“交通+赛事+旅游”融合发展。今年暑期,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陵川段日均车流量超2万辆。

行业治理能力迈出新步伐。出台《晋城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晋城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办法》,为新业态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高效开办道路货运企业及大件运输事项,货运审批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至1个,大件运输审批时限由15个工作日压至10个。推广应用货运业务线上办理平台,提升“跨省通办”效率,累计办理从业资格证12万余件。各级交通运输执法部门既抓基础设施、装备配备等硬件建设,又抓队伍素质、服务能力等软件提升,“四基四化”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