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英国首相斯塔默表示,已经与特朗普电话沟通过,一致认为中国不能够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

英国首相斯塔默表示,已经与特朗普电话沟通过,一致认为中国不能够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以迫使俄罗斯做出结束战争的举动。 这事得从 2025 年 3 月那通电话说起,当时美乌准备在沙特开谈,斯塔默急着给乌克兰撑场面,主动找特朗普通气,核心是催美国赶紧把断了的对乌援助和情报共享续上。 没人想到这俩聊完没几个月,就传出了 “一致认为中国该停购俄石油” 的说法。他们俩凑一块儿说这话,根本不是拍脑袋决定的,背后全是现实压力。 斯塔默这边,英国对乌克兰的援助早就捉襟见肘,10 月还在跟泽连斯基商量新一轮制裁俄罗斯的方案,可光靠欧洲那点力道根本压不住俄能源出口。特朗普更直接,3 月就放话要对俄石油买家征 “二级关税”,说谁敢买就别想跟美国做生意,这会儿跟斯塔默搭伙,无非是想把施压的声势造得更大。 他们的逻辑听着简单,觉得俄罗斯靠卖石油换钱撑战争,只要中国停购,俄经济就得垮,到时候自然得坐下来谈。可这想法压根没沾着地气,先不说中国答不答应,俄罗斯那边早把后路铺好了。俄外交部副部长鲁登科 4 月就明说了,中国要多少石油他们就供多少,还点透了关键,中国的选择只看自己的国家利益。 这话不是空话,2025 年 1 到 9 月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就有 7405 万吨,比沙特的 5953 万吨还多出一大截,俄罗斯稳稳占着中国原油进口第一来源国的位置。 更让他俩尴尬的是印度的动作,2024 年底俄油刚跟印度信实工业签了史上最大原油协议,从 2025 年 1 月开始,每月就得交 8 到 10 万吨原油和 30 万吨燃料油,这单生意占了俄油海运出口量的一半,一年交易额就得 130 亿美元。 现在印度早成了俄罗斯原油最大进口国,7 月单日进口量都冲到 207 万桶了,占自己进口总量的 44%,就算中国真停购,俄罗斯还有印度这个大买家顶着。 欧洲那边的表现也很打脸,斯塔默作为欧洲阵营的代表,嘴上喊着让中国停购俄油,可欧盟自己却在偷偷加购俄罗斯 LNG。2024 年欧盟从俄进口的 LNG 都创纪录了,达到 1650 万吨,法国买的量是 2023 年的两倍,比利时也紧随其后。 不是欧洲想双标,实在是美国的 LNG 又贵又远,俄罗斯的便宜还近,睿咨得能源的数据显示,欧盟 33% 的俄 LNG 采购都是现货,说白了就是哪儿划算买哪儿。 寒冬一来更露馅,2025 年 1 月荷兰 TTF 天然气期货涨到 51 欧元,欧洲库存以 2018 年以来最快速度往下掉,斯洛伐克、匈牙利这些国家压根离不了俄能源,斯洛伐克总理直接说伤自己的制裁绝对不投赞成票。 中国这边的态度从一开始就没含糊过,10 月底中国驻英国使馆直接回怼了斯塔默的言论,说中俄企业的正常合作不该被干扰,英方这是在挑事生非。这话背后是实打实的利益考量,中国一年进口几亿吨原油,稳定的供应源比啥都重要。 俄罗斯的原油不仅价格合适,还能走管道运输,比海运更保险,2025 年 9 月俄油到岸价才 491 美元 / 吨,比沙特的 533 美元 / 吨还便宜,炼油厂根本没理由放弃这笔划算买卖。 再往深了说,斯塔默和特朗普的如意算盘里藏着各自的小九九。斯塔默一边催美国重启对乌援助,一边跟特朗普聊双边经济协议,说白了是想借对俄施压巩固英美特殊关系,顺便在欧洲刷存在感。 特朗普更直接,2024 年大选临近,拿 “强硬对俄对华” 说事就是为了拉选票,毕竟他的支持者就吃这一套,至于提议能不能落地,根本不在他的优先考虑里。 可现实根本不顺着他们的剧本走,欧盟内部早就吵成一团,匈牙利、斯洛伐克明确反对新制裁,觉得伤的是自己的经济,欧盟委员会想把俄油价格上限从 60 美元降到 45 美元,没 G7 抱团根本推不动。 俄罗斯更无所谓,过境乌克兰的输气管道停了,就把气往土耳其送,2024 年对欧 LNG 出口反而涨了 18% 到 20%,钱一点没少赚。 中国的立场一直很稳,既不掺和地缘博弈,也不会拿自己的能源安全当赌注。1-9 月 4.2 亿吨的原油进口量里,俄油占了近五分之一,这背后是千万家炼油厂的正常运转和民生需求。 斯塔默和特朗普想靠施压让中国停购,说白了就是没搞懂基本逻辑,能源贸易从来不是政治筹码,而是市场和利益的选择。 他俩这通电话更像一场政治秀,雷声大雨点小。俄罗斯有印度、中国撑着能源出口,欧洲自己还在偷偷买俄油,中国更不可能拿国家利益当儿戏。真要想结束战争,与其盯着中国的原油订单,不如坐下来好好劝和促谈,毕竟靠施压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只会显得自己抓不住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