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张照片,你现在拿去,问任何一个制片人,他敢不敢凑齐这个局? 我敢说,十个有九个得摇头。 不是钱的事儿。是这五张脸往那一摆,谁是C位?剧本谁先挑?番位怎么排?光是经纪人团队都能打起来。 但在2000年,这事儿就成了。 一部叫《世纪人生》的电视剧,讲董竹君的。豆瓣8.6分,在那个没有水军、没有控评的年代,这个分数,就是观众用遥控器一票一票投出来的。 那时候的角儿,还把自己当个“演员”。 她们是来成就一个好故事的,不是来让故事成就自己的流量。她们眼里有光,不是美瞳的光,是角色活过来的光。 所以我们现在老是怀念过去。 其实怀念的哪是那个年代啊,怀念的是那个年代的“认真”劲儿。 是大家还愿意踏踏实实,为一个“作品”去服务,而不是把作品当成自己上位的跳板。 好剧本,配好演员,讲好一个人的传奇。 多简单的事儿啊。 怎么现在就成了奢侈品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