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湖晚报
N晚报记者周祎欣
通讯员宋健刘鹏程
本报讯走进嘉兴南湖机场,塔吊林立如钢铁森林,巨大的航站楼穹顶正缓缓勾勒出舒展的轮廓,穹顶下运输车辆往来穿梭,航站楼的幕墙框架节节攀升,通航的蓝图正在汗水里加速落地。
嘉兴南湖机场即将成为全国第二个、长三角第一个专业性货运枢纽。嘉兴海关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责、部门协作、全员参与”的方针,形成“1+1”建设方案,围绕先进的监管设施、高效的监管模式、创新的监管手段、顺畅的监管机制,打造嘉兴航空口岸公共服务平台“智慧门户”和海关数字监管中心“智控中枢”,力求从“智关”走向“强关”,以“强关”助推嘉兴南湖机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口岸。
“智慧门户”集成口岸政务服务、物流运输服务、公共信息服务等功能,实现企业“一点接入、一次申报、一站办结”,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智控中枢”叠加运用5G、鹰眼、AR等技术,完善可视化监管平台,整合各系统数据、监控资源和预警信息,加大监管智能装备设备部署,提升监管效能和通关效率。截至目前,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监管设施配备和信息化系统开发正在有序进行中,将与机场口岸开放同步投运。
“智慧监管”筑牢守卫国门“防火墙”。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建设“海关数字监管中心”,1:1搭建空港口岸模型,全景动态掌握货物进、出、转、存情况,强化对空运货物全流程跟踪,以可视化的方式将通关环节形成链条式闭环管理,实现后台数据智能化主动监控、全程溯源和主动管控,打造“前后衔接、上下联动、来源可溯、去向可查、风险可控、责任可究”的监管模式。
“智慧服务”铺就助推营商“快车道”。引导和推动属地政府搭建航空口岸公共服务平台,立足海关职能参与平台建设,构建集成通关物流一站式服务办理的智慧口岸门户,实现空港口岸线下业务全流程线上办理,持续提升口岸治理和服务能力。在数据协同上持续加速,统筹推进智慧空港建设,实现口岸管理信息系统全面生态化。
“智慧决策”绘制精准处置“坐标图”。运用“AR+5G+AI”技术,探索快跨场景“中心+现场”作业模式,提升一线队伍风险应对和精确作战能力。构建“三控联动”空港应用场景,以海关数字监管中心为核心,构建事前风险评估、事中扁平调度、事后复盘整改全链条风险防控机制,充分发挥空港口岸业务运行监控场景作用。
下一步,嘉兴海关将持续推进嘉兴空港“智慧门户”和“智控中枢”建设,拓展更多实用、好用、管用的业务场景应用,着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和海关监管效能,助推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