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华姝
“原以为要跑半个月,没想到两小时全办完。”拿着刚办好的退休证,贵州重力科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退休职工赖富丽对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政务大厅“企业之家”的效率赞不绝口。
近年来,铜仁市扎实开展新兴领域“两个覆盖”集中攻坚,构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金融服务、人才服务、政务服务、法律服务“一引领四服务”协同发力的工作机制,持续赋能新兴领域。全市各类党组织779个、群团组织3609个,选派党建指导员1487名,推动27家机关党组织与新兴领域党组织结对共建,党组织在新兴领域凝聚力影响力不断扩大。
“‘银税互动’能用信用换贷款。”今年4月,大兴高新区幸福家园环保建材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强正为资金发愁时,高新区税务局“党员首席服务团”上门指导,20分钟便完成114.69万元贷款申请,企业当月产能提升35%。
搭建银企“连心桥”,破解民企融资“急难愁”。铜仁市建立健全政企银联动机制,编制《铜仁市金融助企纾困惠民手册》,选聘120名金融辅导员定点服务,大力支持省级专精特新及上规入统企业申报“中小企业信贷通”,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扩大小微企业“首贷户”规模。今年以来,累计为非公企业授信243.57亿元、放贷166.13亿元。
在梵净山下的实验室里,“牛博士”张华琦研发的青贮饲料“黄金配方”已被写入贵州省地方标准,助推武陵山区肉牛产业发展。
激活人才创新“一池春水”。铜仁市聚焦六大生态产业,实施人才强企战略。通过政企校协作,利用本地高校资源,借助“人才日”“千名英才·智汇铜仁”等活动,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237人;推动中伟、汇成等6家企业建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促成校企共建培养技能人才1200余人;“人才蓄水池”计划引进急需人才带编入企,破解7项“卡脖子”难题。落实人才津贴、住房补贴、人才公寓等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形成“引才—用才—留才”闭环。
“现在注销只需网上填表,整个过程半小时就办完。”在碧江区市场监管局窗口,商户杨先生向同样来办理业务的商家分享经验。
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铜仁市打造11个“企业之家”,设立服务专员,推行“一窗受理、系统分办、统一反馈”,动态扩充12345热线“政策找企”知识库,集成办理水电气、金融等服务,响应企业咨询700余件。推进高频证照、证明电子化共享,实现以身份证和信用代码为标识“免证办”,拓展“全省通办、跨省通办”事项,推行减时限、减环节、减材料和降成本“三减一降”,力争开办企业“零成本”,组建专业服务团队,累计为企业服务1300余次。
“律师上门开展法治体检,帮我们找出生产经营风险点,让大家对企业发展更有信心。”江口酒店餐饮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涂建康深有感触。
送“法”进企助发展。铜仁市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充分调动律师、公证、仲裁、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不断深化法律护航服务功能,积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治保障,以法治引领企业健康发展。市律师行业党委牵头组建10个专业服务团,开展企业设立、融资、知识产权、用工、刑事合规等关键环节法治体检700余次,出具法律意见210余份。同时,建立涉企调解组织和商会调解组织26个,聘请企业法务、律师、工程造价师等专家作为涉企调解委员会调解员,邀请法官、警官、检察官和律师参与调处,化解矛盾纠纷300余件。
从融资解困到人才集聚,从政务提速到法治保障,铜仁市正通过党建引领“四服务”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