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光明日报
湖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紧扣国家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战略,回应区域经济转型与生态治理的迫切需求,立足鄂西地区独特的生态环境资源与特色化工产业禀赋,培养出一批支撑产业升级与绿色转型的应用型人才。
构建“以区域适配型人才培养”为主体的课程教学体系。学院围绕鄂西地区特色资源开发与绿色转型需求,强化数理基础和专业核心课,夯实学科基础;建设与材料、信息、智能融合的专业课程,构建跨界知识结构;将鄂西资源禀赋与产业发展转化为教学内容,开设区域特色课程;依托综合性实践项目教育学生,通过从基础理论、跨界知识到综合决策能力的全链条训练,培养与鄂西地区发展需求高度契合的区域适配型人才。
打造“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两翼驱动的协同育人生态。学院依托省级科研平台,将鄂西特色资源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覆盖专业核心的案例库与实验项目;构建以真实科研为载体的创新训练体系,实现本科生“双创”教育全覆盖;依托高水平学科竞赛,以区域产业实际问题为导向,形成“科研引领—教学转化—竞赛提升”育人闭环。
学院依托校级产业学院,与区域龙头企业构建师资共聘、项目共研、课程共建、人才共育的协同机制;通过联合地方政府与重点企业共建23个实践基地,选聘行业导师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集“教学—实训—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实体化育人平台,有效贯通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环节,提升人才对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构建“价值链、知识链、能力链”三链耦合的育人路径。学院以前沿科研培育科学精神,以真实项目淬炼工程伦理,以团队协作激发创新担当,建设4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开发200余个专业案例和教学素材,实现价值引领的全程渗透和深度内化。
学院以数理基础与专业核心为起点,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素材,将区域特色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以学科竞赛促进多学科知识在解决区域产业实际问题中实现交叉融合,构建“基础理论—科研前沿—产业应用—创新实践”多源汇聚、动态演进的知识生态系统。
学院以课堂教学与基础实验构建能力基石,通过科教融汇培育创新思维,依托产学合作锤炼工程实践能力,以学科竞赛促进知识融合与团队协作,形成“教学—科研—产业—竞赛”联动的能力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