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佳辉的微信名为Ease,寓意“放轻松”。那是他六年前,初到英国开启职业巡回赛时为自己所取的名称,更成为他一路走来的最真实期许。
2023年,年仅20岁的斯佳辉以黑马之姿闯入世锦赛四强,承载起外界对中国斯诺克下一位新星的所有期待。时至今日,多数对于他的报道仍停留于那个时候。
两年间,斯佳辉在喧嚣与沉寂中完成了一场漫长的心态修行。如今不过23岁的他,已褪去被外界杂音裹挟的青涩。曾经的压力与焦虑早已消散,沉淀下的是一份与年龄不符的从容与笃定。
世锦赛四强之行牢牢记住了教训

2023年斯佳辉成为史上首位杀入世锦赛四强的00后
两年前的克鲁斯堡剧院,世界排名仅第80位的斯佳辉,从资格赛一路突围,连续淘汰墨菲、米尔金斯、麦克吉尔等名将,成为史上首位杀入世锦赛四强的00后,从此成为中国斯诺克的新希望。
斯佳辉的惊艳其实并非“一战成名”,而是经历了一段漫长的蛰伏期。在此之前,斯佳辉遵循着大部分中国斯诺克选手的轨迹——11岁时和父亲南下东莞,过着每天从早到晚只有台球的生活。
2019年,尚未年满17岁的斯佳辉通过QSchool(世界斯诺克巡回赛为业余选手提供的职业资格晋级赛)的考验获得职业资格。但与所有初入职业赛场的年轻人一样,缺乏比赛经验、心态起伏、与顶尖选手存在实力差,让他屡屡碰壁。
2021年,降为业余球员的结果并不意外,但斯佳辉没有因此消沉:“其实现在回想起来,降级很正常。当时我的球技不够成熟,还需要磨练。我只是打了两年,还很年轻,还有很多机会。”

2023年世锦赛半决赛“崩盘”的失利成为斯佳辉职业生涯最深刻的教训
降级后该何去何从?斯佳辉决定留在英国继续征战。凭借在QSchool替补排名第三的身份,2021-22赛季他以业余球员身份替补参加了几乎所有职业赛事。“挺幸运的,当时职业赛名额有空缺,所以能替补参赛。我打了很多业余和职业交替的比赛,收获特别大。”
那一年的“替补生涯”,成为其成长路上的重要养分,也让他领悟到“赢球才能建立自信”。也正是在那一年的英锦赛,被斯佳辉爆冷击败的墨菲,在赛后脱口而出的那句“业余选手不应和职业选手同场竞技”引发了巨大争议,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位年轻的中国选手已经具备与顶尖球员抗衡的实力。
如今回望两年前的那场世锦赛,斯佳辉的记忆并未停留在自己创造的历史,反而牢牢记得被戏剧性翻盘的半决赛,这也是他职业生涯中最深刻的警钟——在14比5手握巨大领先优势的情况下,斯佳辉连输11局,最终不敌布雷切尔。“那场比赛至今我无法忘记。领先时绝不能太浮躁,更不能提前琢磨输赢后的事。正是杂念太多,才让胜利从手边溜走。”
“一战成名”后经历漫长修行
“当时能进四强是因为自身状态特别好,其实真实水平还没稳定到达那个高度。认清现实,继续踏实练球。”未能更进一步的遗憾,化作前行的动力。但和所有“一战成名”的选手一样,斯佳辉紧接着要面对的,是与外界的纷扰共处。

2023年世锦赛四强的亮眼表现,给斯佳辉带来了空前的关注度,也带来了无形的压力。一夜之间,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交平台瞬间涌入数十万粉丝,原先冷清的评论区里,有人为他加油打气,也有人“指点江山”。
外界的赞誉与质疑、对冠军的期待,曾让斯佳辉陷入深深的困扰。此后的沉寂期里,他真切体会到压力的重量。“没名气时没人关注,赞助也少;被关注后,就得接纳各种声音。”他曾因网上的恶评感到不适,也曾担心后续表现会让外界失望,“突然打出那么好的成绩,如果后面表现差,肯定会让人失望。大家都希望我拿冠军,我也认为自己可以打得更好。”
“虽然道理很简单,但有时还是会忍不住上网看,心里也会不舒服。”面对压力,斯佳辉经历了一场漫长的心态修行。修行的起点是家人与朋友的开导,也是自我的觉醒,“我爸劝我少看网上评论,真正为我好的朋友也会告诉我不用在意。但做起来很难,只能一直给自己心理暗示,别在意太多。”

如今历经两年沉淀,斯佳辉学会了过滤外界杂音:“现在我已经能很好地应对这些了,心态也变好了很多。只有自己心里清楚究竟打得好不好。我就当他们不存在。赢了不用看别人怎么夸,输了也不用纠结别人怎么骂。”
用成绩吸引外界对斯诺克的关注
卸下职业选手的光环,斯佳辉在英国的生活简单而真实。在谢菲尔德住着两室公寓,速冻饺子是最常吃的简餐;闲暇时喜欢追英雄联盟的比赛,偶尔去欧洲短途旅行;练球不再追求时长,而是注重手感保持与心态调整。
世锦赛四强不是昙花一现,在2023-24赛季和2024-25赛季中,他稳步提升,先后闯入德国公开赛、武汉公开赛决赛,成为世界前16名选手中唯一的00后。

斯佳辉获得2024年武汉公开赛亚军
征战职业巡回赛六年,斯佳辉对自身的认知愈发清醒,也对中国年轻球员的处境有了深刻的理解。“其实和其他前16名的选手比,我在职业赛场待的时间最短,防守、经验、稳定性、心态都不如他们,还是得向他们多学习。”他坦言,中国年轻人与世界顶尖选手的差距,不仅在技术细节,更在于心态根源,“中国年轻一代平时练球都很刻苦。其实核心问题在自信心。如果关键场次能顶下来,心态就会往上走,之后就能赢更多排名比自己高的选手。所以要靠自己扛住关键场次。”
斯佳辉过去数年的成长,也是中国斯诺克新生代的缩影:目前世界排名前32名球员中的四位00后选手均来自中国(斯佳辉、雷佩凡、吴宜泽、袁思俊),越来越多的中国球员能闯入排名赛八强甚至四强。
在斯佳辉看来,前些年中国选手能闯进排名赛十六强就被视作亮眼成绩,如今中国新生代球员已有了集团的优势,“中国选手难打”成为国际赛场的共识。“中国选手进决赛次数越多,项目关注度越高,收到的赞助越多,我们这个群体的处境也会越好。”

但在职业巡回赛的光鲜背后,是中国斯诺克难以掩盖的发展困境——在国内球房里,中式台球桌远多于斯诺克球台;国内大型斯诺克赛事寥寥,而且奖金微薄;项目观赏性门槛高,导致受众有限。斯佳辉坦言“这个现状短时间内难改变”,而球员们能做的“是用成绩吸引关注,让更多人看到斯诺克的魅力”。
(本报南京11月2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