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55年全军授衔之前,刘少奇坚持反对给陈毅授元帅军衔,周恩来听闻此事,立马写了

1955年全军授衔之前,刘少奇坚持反对给陈毅授元帅军衔,周恩来听闻此事,立马写了封信,为什么陈毅能被授予元帅军衔呢? 这事得从两次关键会议说起。1955年9月9日和11日,中央书记处连续召开会议敲定元帅人选,刘少奇在会上明确提出异议。当时陈毅已是国务院常务副总理,1954年9月任命时就明确兼管科学院、政法等工作,1955年5月又新增民族事务、科学卫生等分工,工作重心早不在军队。而此前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都因脱离军队任职主动放弃元帅衔,按这个标准,陈毅确实可不予授衔 。 但这两次会周恩来都在北戴河疗养没参加,中央让杨尚昆征求他意见时,他直接致函杨尚昆力挺陈毅。信里说得很清楚:“军衔授予,对陈毅同志现在和将来的工作均无不便之处,平时可以不穿军服,必要时穿。”还举了苏联例子,说布尔加宁有元帅衔,做部长会议主席也没受影响。这可不是随口一说,周恩来算准了陈毅“准备做外交工作”的未来分工,军衔能给他增加分量 。 刘少奇的反对其实藏着对老部下的考量。他早在新四军时期就很赏识粟裕,1948年还曾建言支持粟裕主持华东野战军工作。当时粟裕已主动辞帅获批,要是陈毅不授,南方红军游击队、新四军和三野的元帅代表,自然就该是粟裕。刘少奇这是在为粟裕争最后机会 。 可陈毅的军事资历实在太硬,缺了他根本说不过去。南昌起义后他跟着朱德守三河坝,起义军主力溃败时,是他站出来整顿部队,把散兵游勇拉成了革命火种。1929年他赴上海给中央写报告,还参与起草了确立建军原则的“九月来信”,帮毛泽东重回红四军领导岗位。中央苏区时期他两次拿到红星奖章,南方三年游击战更是靠着“昼伏夜行、风餐露宿”保住了火种,梅岭被困时写下的绝笔诗至今读来仍让人动容 。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更没缺席。新四军代军长任上,他把分散的游击队整合成主力,黄桥战役以少胜多打开苏北局面;后来当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孟良崮灭74师、淮海战役歼敌55万,每一场都是改变战局的硬仗。1955年《军官服役条例》明确定义元帅是“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陈毅每条都贴合 。 更关键的是陈毅的代表性无可替代。新四军军长叶挺、政委项英都已牺牲,他是这支队伍最核心的继承者;南方三年游击战和三野的功绩,也得有他这个亲历者扛旗 。周恩来坚持的不只是个人荣誉,是不让任何一支革命力量在授衔中缺位。 后来的事也印证了周恩来的远见。1958年陈毅正式兼任外交部长,成了新中国唯一的元帅外长。1965年记者会上那句“什么时候爆炸第三颗原子弹,请你等着看公报”,既有军人的硬气又有外交的智慧;推动“围棋外交”打开中日民间交流僵局,更是把军衔带来的威望用得恰到好处 。刘少奇的反对是守制度,周恩来的坚持是看全局,两人出发点不同,但历史最终选了最贴合实际的答案。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