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衢州日报
记者毛一韬赵凯怡
这是一部穿越时空的中国式音乐剧开先之作;这是一场儒学文化携“礼”出海的完美演绎;这是一次为文旅融合注入活力和信心的崭新开端。
正值第47届东盟峰会隆重举行之际,中国原创音乐剧《南孔》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首次开展国际巡演,它以一种现代、时尚、温暖的全新表达迅速赢得海外观众的喜爱——
一位新加坡观众说:“虽然看不懂具体历史细节,但动人的剧情能让我感觉到主角一种‘舍小我、成大义’的理想追求。”
另一位外国观众坦言“不知道孔子是谁”,但是“It'sperfect”!这就是音乐剧的魅力——用旋律、舞美、表演构建起一个情感磁场,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从中找到共鸣。
……
走出国门,走红海外。此次音乐剧《南孔》巡演,为传统文化走向海外市场、“南孔圣地”登上世界舞台,开启了一次全新的征程。
音乐剧《南孔》从2023年8月首演开始,已在北京、上海等全国40多个城市演出百余场,广受观众好评,也荣获多项国家级艺术奖项。但是,人们可能没有想到,它能如此快速“破圈”走红海外。
新加坡一位网友“花儿漫话”看完演出后,情不自禁地开了一个公众号抒发感想——
昨晚,带儿子走进剧场时,本以为这个两年前跟着我看过《南孔》厦门首演、当时似懂非懂的孩子,这次不过是友好地“陪看”。没想到,当剧场外大幅精美剧照映入眼帘时,他突然脱口而出:“两年前,他们说这部剧要走向世界,我根本不信,今天居然真的来了!”
这句话像一颗投入河里的小石子,激起了我记忆的涟漪。两年前,在厦门闽南大剧院观剧,与会家乡领导鼓励《南孔》要走向世界时,我虽点头认同,却也未曾料到这一天会来得如此之快!而如今,“零零后”更是用最质朴的语言,印证了文化的种子一旦种下,便会悄然生长。他从“不信”到“相信”,何尝不是当代年轻人对中华文化从疏离到认同的缩影。
儒家文化的生命力,从来不会曲高和寡、束之高阁,而是能通过创造性的转化,在年轻一代产生跨越时空、直抵人心的情感共鸣。
文化之根脉在民间,文化之活力在市场,文化之力量在产业。
“我们就应将《南孔》打造成为经得起时间论证、经得起学者评说、经得起市场考验的经典之作。”新加坡首都学院校长郑璟坤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有这种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创造性演绎的作品转化。
千百年来,无数华人带着中国传统文化漂洋过海下南洋,开拓了一番事业,儒家思想也在异国他乡开枝散叶。
作为一名专家学者,新加坡儒商学会会长陈美雄博士评价更显深刻,他说:“《南孔》剧中,孔洙先生辞去爵位、让出名利,回到民间传承学问,这是非常令人敬佩的。文脉传承尤其在新加坡这个地方它是一个很大事业,需要国家推动。但是民间的力量更重要,民间社团、民间学会、民间热爱文化的人更得扛起这份责任。”
这是中国原创音乐剧《南孔》首次海外商演,也是新加坡迎来的首个中国音乐剧项目。这何尝不是传统文化走向市场、走向民间的一次精彩“落子”?
“南孔”下南洋,为中国东南儒学走廊通向世界搭建崭新起点,为东南亚爱好中国儒学文化的人们带来了新需求、新认同。
衢州地处东南儒学文化的中心地带,绵延于浙闽赣湘四省狭长的中国东南儒学走廊上,汇聚了丰富的儒学文化资源,其形成的学术成就、思想体系不仅深刻影响我国近800年来的思想变迁和历史进程,而且对东南亚各国思想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陈美雄博士说,新加坡是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国家,儒学文脉南传传到新加坡,直到整个东南亚,华人华侨一直把儒学当作思想文化之根。
“马来西亚很多学校都挂孔子像,我听说这部剧的时候就特别有亲切感,看剧的时候,我好像在与熟悉的精神对话。”马来西亚观众张伟恒说,这是一次触及灵魂的文化洗礼,音乐剧《南孔》让“文化内需”和“文化出海”共生,助推中国式演艺现代化发展,增强中国文化的吸引力。
此次海外巡演采用国际版“城市巡演+城市推介”的文旅融合模式,通过精美的《论语》文创产品和“全球免费游衢州”政策推介,让“南孔圣地·衢州有礼”步入国际视野,让当地民众知道衢州、向往衢州、走进衢州。
当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与经济活力同频共振;当传统与现代相互滋养,便自然生长出走向世界的底气。
“星牵沧海云帆耸,浪系天涯纽带长。”600多年前,郑和带着中国儒家天下观“共享太平之福”的美好理想七下西洋;今天,《南孔》正带着美好的“礼让”故事跨越山海,沿着中国东南儒学走廊的历史大通道走进南洋,让千年儒韵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让衢州在全球视野下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