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27年,李大钊在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被绞杀,这位北京大学教授把大部分收入用

1927年,李大钊在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被绞杀,这位北京大学教授把大部分收入用于革命活动和资助学生,牺牲时身上只有一块银元,他的家人连买口棺材的钱都拿不出。[大侦探皮卡丘] 李大钊的遗体被临时安放在宣武门外的妙光阁浙寺,这一停就是几年。 每个月几块大洋的停灵费,对于赵纫兰和几个孩子来说,是无法承受的重担。她变卖了能卖的家当,勉强维持着孩子们的生活。 那些年里,赵纫兰带着孩子们在战乱中辗转,先是离开北平,后来因为日军侵占乐亭老家又被迫返回。 棺木在寺庙里渐渐腐朽,她每次去看都心如刀割,却无力改变。 情况有了转机,北京大学校长和一些教授决定为李大钊举办公葬,开始向社会各界募捐。 消息传出后,捐款陆续汇来,数额和捐款人的身份都让人意外。 鲁迅捐了几十元,这笔钱相当于他一个月的稿费收入。 汪精卫一个人就捐了数千元,这些捐款者中,有李大钊的同志和学生,也有政见不同的人。 汪精卫当年刺杀摄政王失败入狱,李大钊曾通过关系营救过他。这笔旧账在多年后以这种方式了结,历史的复杂性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李大钊的公葬仪式在浙寺举行,送葬队伍从宣武门出发,向西直门的万安公墓行进。 沿途不断有市民自发加入,队伍越来越庞大,高喊着反对日本侵略的口号。 这场葬礼很快引起了当局的紧张,军警用卡车冲散队伍,踢翻路边的祭桌,抓捕了多名参与的学生和市民。 赵纫兰的长子李葆华也在混乱中被捕,但好在很快被释放。 万安公墓最初拒绝接收李大钊的遗体,理由是“死于非命会坏风水”。 经过蒋梦麟多次交涉,公墓方面才同意将李大钊安葬在西南角的土区。 赵纫兰因肺病去世,她生前最后的心愿,是希望能葬在丈夫身边。家人遵照她的意愿,将她安葬在李大钊墓旁。 这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丈夫的事业。她在最艰难的六年里,独自抚养五个孩子,从未放弃给丈夫办一场体面葬礼的念头。 李大钊生前把八成工资用于革命事业,自己却过着清贫的生活。 他牺牲后,社会各界为他募捐安葬,这种反差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那个年代,理想和信仰的力量超越了金钱和地位。 赵纫兰守了六年,等来的不只是一场葬礼,更是对丈夫一生选择的肯定。 她虽然不懂政治,不识字,却用最朴实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那个时代的普通人,就是这样默默承受着历史的重量。 网友评论: “现在这样的干部太少了,自己过苦日子,钱都拿去帮学生、搞革命,这才是真正的信仰!” “最伟大的是李夫人,一个农村妇女,带着五个孩子,守了六年,就为让丈夫入土为安,这得多大的毅力和爱啊!” “鲁迅先生捐50块是真心实意,自己也不宽裕,这是战友的情分。汪精卫捐1000块,心情就复杂了,虽说后来成了汉奸,但当时那笔钱也确实解了燃眉之急,人性真是复杂的。”  “看看李大钊的后人,几代都低调为国,这才是真正的家风传承。再看现在有些所谓的‘名人’,高下立判。” 如果身处那个年代,面对李大钊家的境况,你认为最能体现支持的方式是什么? 是像鲁迅那样捐出自己宝贵的一部分收入,还是用其他方式表达敬意?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信源: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