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50年,徐州某部连长刘玉明从外面赶回家时,被突然迎面而来一个女乞丐,扑到身上

1950年,徐州某部连长刘玉明从外面赶回家时,被突然迎面而来一个女乞丐,扑到身上,这名女乞丐一边拍打着他一边说:“刘玉明,你混蛋!”等刘明宇看清对方样子后,大吃一惊道:“你是梁怀玉?” 徐州街头,一个穿着破烂的女乞丐突然扑向刚从外面归来的坦克连长,边哭边打。这个让人不敢相认的女人,竟然是当年那个在动员大会上说出要嫁给第一个参军者的漂亮姑娘。六年未见,她为什么会沦落至此?这对夫妻之间又发生了什么? 1944年抗战期间,山东莒南县洙边村需要动员青年参军。十九岁的识字班长梁怀玉在动员会上当众宣布,谁第一个报名参军就嫁给谁。这话在当时需要极大的勇气。村里的贫困青年刘玉明第一个站出来报了名,他家里有双目失明的父亲、卧病在床的母亲和年幼的妹妹,日子过得艰难。 梁怀玉说话算数,做通父亲的工作后嫁给了刘玉明。村里人都觉得可惜,这么好的姑娘跟了个穷小子。她亲手给刘玉明戴上大红花,带着识字班的姐妹们把新兵送到部队。在刘玉明带动下,全村十一人报名,全县有一千四百八十八人入伍。两人在部队集训期间匆匆成婚,十二天后刘玉明就随部队开赴前线。 从此梁怀玉独自撑起了家。她每天给双目失明的公公递煎饼,为卧病的婆婆抓药煎汤,还要下地干活。晚上她继续担任识字班长,带领妇女们做军鞋、烙煎饼支援前线。公公后来去世了,婆婆的病在她照料下逐渐好转,一直活到八十四岁。她把妹妹也照顾得很好。 刘玉明在部队作战勇敢,多次立功受奖,参加了解放战争。1949年一月徐州解放后,他第一次给家里写信。梁怀玉收到信后步行上百里路到火车站,坐车赶往徐州,可部队已经开赴前线,她没见着人就回去了。 第二年她又去找,依然扑空。这些年她一个人带着老人,操持家务,参加革命工作,太不容易了。她想见见丈夫,哪怕看一眼也好。 1950年春天,梁怀玉第三次到徐州寻夫。她卖掉家里仅有的一头猪,凑够了路费。火车上颠簸了三天两夜到了徐州,她四处打听刘玉明的下落,找了五六天还是没消息。身上的钱花光了,她白天继续找,晚上在火车站候车室睡觉。没钱买饭,只能沿街乞讨。 几天下来,她衣服破了,头发乱了,脸上沾满灰尘,看着就像个真乞丐。那天中午她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在街上,看见一队军人在列队。领头的连长身材不高但精神抖擞,穿着整齐的军装。她多看了几眼,觉得那身影、走路姿势有点眼熟。等那人侧过脸,她一眼认出来了——是刘玉明! 她顾不得什么形象了,扔下破碗就冲过去,一把抱住他,边拍打边哭喊。刘玉明被吓了一跳,等看清是妻子时整个人都愣住了。他赶紧把梁怀玉拉到一边,脱下外套给她披上,用手帕擦去她脸上的泪水和污渍。 刘玉明带她去部队食堂吃了饭,又带她洗澡,买了新衣服。第二天他们去城里照相馆拍了结婚六年来第一张合影。照片里刘玉明穿着军装挂着军功章,梁怀玉穿着新布衫露出笑容。 此后刘玉明尽量争取回家机会,每次休假都带着津贴和物资回村。1955年他转业到临朐县公安部门工作,1980年离休回乡,两人才真正长期生活在一起。梁怀玉在家乡继续做基层工作,当过妇女主任,办过扫盲班,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其他军嫂。他们有了三个孩子,都教育得很好。 1992年三月,梁怀玉被山东省评为”山东红嫂”,授予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她的故事成为沂蒙红嫂的代表,被后人传颂。这对夫妻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相濡以沫,什么叫患难与共,也见证了那个年代普通人的家国情怀。 六年分离,三次寻夫,徐州街头的这次相认让人唏嘘。梁怀玉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重担,也守住了当年的承诺。您觉得在那个年代,像他们这样的军人家庭容易吗?欢迎在评论区说说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