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快讯,快讯 伊朗总统宣布了! 11月2日,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前往伊朗原子能组

快讯,快讯 伊朗总统宣布了! 11月2日,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前往伊朗原子能组织,与核工业高管举行会议。他明确表示,伊朗核活动完全出于和平目的,旨在解决民生问题,并强调根据最高领袖的教令,制造核武器是明令禁止的。佩泽希齐扬特别指出:「科学存在于科学家的头脑中,即使建筑物和工厂被毁,伊朗也将重建并提升能力。」 这话刚落地,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10月底的报告就引发震动。截至10月26日,伊朗仍持有约400公斤60%丰度浓缩铀,远超民用核电需求(通常仅需3-5%丰度)。按IAEA标准,这些材料理论上可制造10枚核武器,而非此前估算的4枚。 伊朗虽宣称核技术用于民生,并公布过150项核工业成就(涵盖医疗、农业领域),但技术细节始终模糊。例如,其在放射性药物研发上的15项成就未披露具体项目名称,农作物增产数据也未公开 。这种「成果清单」式表述,难以消除国际社会对其技术军事转化的疑虑。 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禁核教令」虽多次被提及,但其政治弹性值得玩味。该教令自2005年首次发布以来,伊朗核计划却经历了从秘密研发到公开突破的多次反复。更关键的是,教令未明确禁止铀浓缩活动,仅强调「核武器违背伊斯兰原则」,为技术升级留下解释空间 。 佩泽希齐扬「毁了再建」的底气,源于伊朗核计划的抗打击能力。2025年6月21日,美军对福尔多、纳坦兹和伊斯法罕的空袭虽造成建筑损毁,但伊朗提前疏散了核心材料,地下设施基本完好 。CIA曾评估重建需数年,但伊朗原子能组织仅用5天便启动修复,并展示了新离心机设计图纸。这种「闪电重建」能力,凸显其技术储备的深厚。 矛盾焦点仍未解决:一边是「禁核」承诺,一边是可制造10枚核弹的材料库存。IAEA总干事格罗西在11月1日明确表示,伊朗尚未允许核查人员进入关键区域,卫星监测到核设施周边存在异常活动。更严峻的是,伊核协议已于2025年10月18日到期,国际社会对伊朗核活动的约束陷入「法律真空」。 西方的警惕由来已久。2003年伊朗秘密核项目曝光的阴影尚未消散,如今铀库存持续攀升更令局势复杂化。尽管伊朗强调「核设施遭袭、制裁持续」是其技术自保的理由,但IAEA多次警告,缺乏透明度可能引发中东军备竞赛。 这场博弈的转折点出现在2025年6月。美军空袭后,伊朗暂停与IAEA合作,并要求解除制裁作为恢复核查的前提,而IAEA坚持无条件检查,双方谈判破裂。这种僵局直接导致IAEA无法核实400公斤浓缩铀的最终去向——它们是仍埋在废墟下,还是已被转移至秘密地点?卫星图像显示的「异常活动」,更增添了外界的不安。 佩泽希齐扬的表态,本质上是对西方施压的战略回应。重建核设施的决心是真实的,但其「和平用途」的说法需要更多验证。例如,伊朗与俄罗斯2025年9月签署的250亿美元核电协议,虽宣称「绝对透明」,但4台第三代核电机组的建设仍引发以色列强烈反对。这种「一边合作、一边突破」的策略,让国际社会难以判断其真实意图。 核问题的本质是信任危机。当IAEA的核查人员被挡在核设施外,当浓缩铀库存失去实时监控,任何技术突破都可能被解读为军事准备。伊朗若真想打破僵局,或许需要在透明度上迈出实质性步伐——比如允许核查人员进入福尔多地下实验室,或者公开60%浓缩铀的具体用途。否则,「科学在科学家头脑中」的宣言,只会加深外界对其「技术黑箱」的担忧。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伊朗核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