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尼米兹号航母出事后,美卫星捕获福建舰一个新动向:这是危险信号! 说起最近南海的

尼米兹号航母出事后,美卫星捕获福建舰一个新动向:这是危险信号! 说起最近南海的军事动静,美国的尼米兹号航母这趟出行算是栽了个大跟头。10月26日下午,就在南海水域执行例行任务的时候,这艘老将航母先是丢了一架MH-60R海鹰直升机,大概2点45分起飞没多久就栽进海里,机上三名机组人员好歹都给捞上来了。紧接着,半小时都不到,又一架F/A-18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出事,燃料系统出了问题,直接砸海。美海军太平洋舰队赶紧通报,说所有人都安全,但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脸红。尼米兹号是美国现役最老的航母,服役快50年了,本来这趟是它的谢幕巡航,结果半路掉链子,飞行作业直接停摆,舰队只能灰溜溜掉头往回走。 这事故的调查现在还在进行,美媒报道说初步指向燃料污染,储罐里混进了杂质,导致引擎和油路连锁故障。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也跳出来说可能是油品不好,搞得五角大楼有点被动。想想看,美国海军平时牛气哄哄的航母编队,这次居然在自家后院出这种低级失误,暴露了后勤维护的软肋。尤其是南海这种敏感地带,周边国家眼睛都盯着呢,这不光是丢人,还让区域力量对比的讨论热了起来。美方自己也承认,燃料供应链问题不是孤例,调查组已经进驻舰体,抽样检查管道和批次记录,估计得牵扯到多艘舰艇的例行检修。 就在尼米兹号这边焦头烂额的时候,美国的商业卫星公司BlackSky发布了新一批南海图像,捕捉到中国福建舰的最新动态。这事儿发生在10月底,卫星照片显示福建舰甲板上机型齐全,歼-35隐身战机、歼-15T多用途机、空警-600预警机,还有直-18F直升机,全都整齐列阵。BlackSky的Gen-3高分辨率图像特别清楚,甲板空间利用率高,表明这艘003型航母的航空作业已经进入实战化阶段。别小看这张照片,它不是摆拍,而是实打实的集结信号,预示着福建舰的战斗力形成速度比预期快多了。 要知道,福建舰从2022年下水到现在,海试阶段推进得稳扎稳打。9月份就有官方视频放出,展示电磁弹射系统首次成功发射歼-35、歼-15T和空警-600三种机型,起飞过程顺滑,回收也稳。歼-35作为第五代舰载隐身机,内置弹舱能塞4枚PL-17超远程空空导弹,射程直奔400公里,西方分析家承认它的作战潜力不输F-35C。理论上,福建舰能带53架飞机,其中12架歼-35、24架歼-15T、4架歼-15D电子战型,加上预警机和直升机,这编队一出动,空中压制力就够呛。相比尼米兹号的F/A-18和MH-60,这次事故正好衬托出美方在舰载机可靠性和维护上的短板。 中美航母对比,本来就是军事圈的热门话题。尼米兹级排水量10万吨级,核动力,经验积累深厚,但服役年头长,升级跟不上趟。福建舰8万吨级,常规动力,但电磁弹射是亮点,摆脱了滑跃起飞的局限,起飞重量和出动率都上台阶。美退役将领卡尔·舒斯特最近在媒体上点评,说福建舰整体战力顶多是尼米兹的六成,主要卡在甲板设计上——降落区夹角只有6度,比美军的9度窄,限制了同时起降效率。但这话说回来,差距在缩小。福建舰的舰载机更新换代快,歼-35的隐身和导弹挂载,让它在远距空战中更有优势。F-35C到现在在福特号上电磁弹射测试还不完善,尼米兹这种老舰就更别提了。 从实战角度看,这次卫星捕捉的福建舰动向,确实敲响了警钟。南海不是真空,美军航母群巡航本意是维持所谓“自由航行”,但连续事故让威慑力打折。中国海军的航母发展,从辽宁舰到山东舰,再到福建舰,一步步补齐短板。福建舰的集结测试,不是秀肌肉,而是实打实的战备积累。业内评估,12架歼-35齐发,能扔48枚PL-17,够美海军空中编队喝一壶的。反观尼米兹,这次返航后,得在布雷默顿基地大修,燃料系统全盘排查,短期内南海部署都得调整。 这事儿也反映出大国博弈的微妙变化。美国海军总吨位还是领先,但航母可用数量有限,11艘里真正能出海的也就几艘。中国海军航母从无到有,福建舰一服役,就形成三航母序列,区域投送能力直线上升。台湾地区防务部最近也放话,说密切关注福建舰动态,调整岛链部署,但本质上,这是大陆海军正常现代化进程。美媒像CNN和USNI News都报道了这些,承认中国航母从“追赶”到“并跑”的转变。尼米兹事故后,五角大楼的资源倾斜明显,本土维修优先,南海演习节奏放缓。 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技术,是从辽宁舰滑跃起步的积累。9月测试视频里,歼-35从轨道加速,平稳爬升,那画面让西方专家直呼“跃进”。BlackSky的卫星数据不光是照片,还附带时间序列分析,显示福建舰从上海母港出海后,航空作业频次每周都在增。相比之下,尼米兹号的电磁兼容问题老毛病,F/A-18起降时干扰信号就多,这次事故说不定还牵扯电子战环境。军事评论员指出,美军航母经验虽足,但数字化转型慢,福建舰从设计就嵌入AI辅助起降,效率高出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