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以史为鉴,可以知稀土。10年前,中国因日本国有化钓鱼岛,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其

以史为鉴,可以知稀土。10年前,中国因日本国有化钓鱼岛,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其中包括暂停对日本的稀土出口成。从那时起,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发誓要摆脱中国稀土控制,美国国会也制定了相关法案。10年过去,当美国真正被中国的稀土“卡脖子”后,发现他们的稀土产业还得从零起步。 说起稀土这事儿,得从2010年那场钓鱼岛风波拉开帷幕。那年9月,一艘中国渔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作业时,跟日本巡逻艇撞上了,日本直接扣了船长不放。中国这边自然不干,外交上抗议,经济上也动了手脚,其中最扎眼的,就是对日本的稀土出口基本停摆了。稀土这玩意儿听着土里土气,其实是高科技的命根子,用在手机、电动车、导弹啥的都离不开。中国那时控制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供应,一停,日本那边立马乱了套。电子厂生产线卡壳,汽车业成本蹭蹭上涨,价格一周内翻倍,日本企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找替代货源,但越南、韩国那边根本跟不上趟。 这事儿不是正式禁运,但实际效果跟禁了差不多,全球市场都抖了三抖,大家突然意识到,稀土这链条太脆弱了,中国一捏,就能让下游国家喘不过气。 美国人一看这架势,警铃大作。奥巴马那时候正忙着经济复苏和制造业回流,稀土事件正好戳中了他们的痛点。中国占全球稀土产量的97%,美国本土几乎没啥库存,国防工业、清洁能源全得靠进口。奥巴马公开表态,说美国企业需要稳定供应,不能让中国一家独大。他推动政府行动,联合欧盟、日本去WTO告中国,说出口配额违反贸易规则。这案子打到2014年,中国输了,配额取消,但稀土价格还是高位震荡。 奥巴马的思路很清楚,就是要多元化供应链,鼓励本土开采和国际合作。国会也跟上节奏,2010年底通过了《稀土和关键材料振兴法案》,要求能源部搞研发、商业化,推动从矿到成品的全链条。 2011年,国防部还出了报告,强调稀土在军工里的作用,比如导弹制导和雷达系统,得赶紧备战。法案拨款贷款担保,目标是重启加州山口矿,那地方上世纪80年代是美国稀土主力,但后来关了,因为中国货太便宜。 这些举措听着高大上,但落实起来慢吞吞,美国人自己也承认,产业链重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 转眼10年过去,2020年左右,美国真被稀土卡了脖子。疫情一闹,供应链本就紧巴巴,中国又收紧出口,电动车电池、风电设备全短缺。底特律的汽车厂、加州的科技公司叫苦不迭,美国进口稀土的70%还得靠中国。 他们发现,法案虽早早立了,但本土产业基本从零起步。山口矿2020年才勉强重开,产量勉强占全球1%,加工环节更惨,90%的稀土氧化物还得送中国提纯。美国人开采了矿石,运到马来西亚或越南加工,最后成品又绕回中国厂子做磁铁啥的,这链条绕得像麻花。 为什么这么难?一是技术门槛高,稀土分离污染大,美国环保法规严,建厂得层层审批;二是投资回报慢,早期项目烧钱无数,Lynas公司那样的大型矿在澳洲挖了,也得靠美国补贴才活下来。 拜登政府接棒后,2021年签行政令,优先买非中国货,还砸钱建供应链,但到2025年,效果也就那样。美国稀土产量升到全球11%,但重稀土加工还是中国垄断,军工用料尤其依赖。 特朗普2025年上台后,这事儿又热起来了。他一上来就跟澳大利亚签框架协议,承诺投资数十亿开发西澳矿藏,说一年内供应多到用不完。 澳大利亚有Mount Weld矿,储量大,但提炼还得靠中国技术,矿石挖出来运到中国厂子加工,这协议听着解渴,实际还是绕不过去。特朗普还跟马来西亚、柬埔寨、日本拉帮结派,建“稀土联盟”,但专家说,完整产业链至少五年起步。 最近,中美贸易谈判里,稀土成焦点,中国同意延缓新出口管制一年,给美国喘口气,但这只是权宜之计,不是根治。 美国人自己也清楚,短期内摆脱不了依赖,得靠盟友补位,但澳洲矿开发周期长,环保争议多,2025年刚签协议,实际投产还得等。 这10年,美国稀土路走得磕磕绊绊,教训挺深。早年奥巴马的法案像种子,埋下去了,但浇水施肥跟不上,树长得慢。国会从2010到2025年,陆陆续续过了一堆法案,比如《通胀削减法案》给税收优惠,能源部砸钱建厂,但总产量还是小打小闹。 稀土用在F-35战机、潜艇声纳上,一缺货,维护成本翻倍。国防部报告直指,供应链风险高。 但美国人接地气的地方在于,没死磕一国独大,而是拉盟友分担。澳洲、加拿大矿上马,越南加工厂扩建,这网越织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