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张敏被逼得走投无路,只身来到上海滩发展,“京城四少”之一的汪雨对张敏一见钟情,张敏好心提醒,她的前男友是向华胜,如果不怕给自己带来麻烦,那就追吧。 九十年代香港娱乐圈风起云涌,一位女星的命运像过山车一样,从巅峰跌到谷底。她抛开旧日纠缠,孤身北上上海滩谋新生,谁知新遇藏着旧敌的火药味。一句直白的提醒,能否化解即将爆发的风暴?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张敏从上海到香港闯荡影坛,那时候娱乐业正热火朝天,她凭着几部热门片子很快就站稳脚跟。圈里资源紧俏,她结识了向华胜,这位新义安社团头目,手里握着香港地下势力的实权。他家底厚实,父亲向前是国民党军官出身,向家在当地呼风唤雨。张敏起步难,向华胜伸把手,她借势接了不少戏,名气蹭蹭上涨。可这份帮忙不是白给的,向华胜有家室,她只能躲在暗处维持关系。 两人这么着过了九年,1995年向华胜离婚,张敏觉得日子有盼头了。谁知他迷信风水,找人算卦,说张敏命格不利,会坏他的生意大局。分手来得突然,向华胜铁了心不管她怎么求情。张敏继续在圈里混,可向华胜甩手不管人,还老插手她的工作,指定导演,卡新合作。她在香港待不下去,压力山大,只能打包走人。1996年初,她飞到上海,打算从头来过。那时候上海经济腾飞,外滩灯火通明,她租了小公寓,联系老熟人,琢磨内地影视路子。 上海滩机会多,张敏没闲着,她开了美容店、时装铺,还搞了卡拉OK,试水商界。内地市场新鲜,她参加些商务饭局,聊项目拓展人脉。就是在那次黄浦江边的聚会上,她碰上汪雨。这小子是京城四少里出手最阔的那位,二十出头,家里在北京商政两界根深蒂固。他进门就盯上张敏,饭桌上话题总绕着她转。散了后,他追着表白,送花约茶,劲头十足。张敏看他年轻气盛,直言不讳:“我前男友是向华胜,那香港社团大佬,你要是不怕惹麻烦,就来追吧。”她本想泼盆冷水,谁知汪雨不退反进,甩出一句狠话:“让他来上海试试,他动得了我,我汪字倒着写。”张敏只当他嘴硬,京城小子多半是纸上谈兵。 消息传得快,向华胜那边炸了锅。他把张敏当私有物,分手了也不许别人沾边。很快,他带人从香港杀到上海,直奔外滩茶楼,打算给汪雨个下马威。汪雨不慌,稍稍漏了自家北京背景,向华胜一听脸色变了,军政渊源不是闹着玩的。他权衡利弊,当晚就灰溜溜飞回去,手下收拾行李时大气不敢出。这事一出,张敏才真摸清汪雨的分量,这年轻人后台硬,远超表面那股纨绔劲。 两人就这样走到一块,汪雨带她逛街吃饭,日子头几个月还算甜。上海那时开发热,外滩钟声悠扬,他们聊事业聊未来,张敏觉得内地这块地儿靠谱,能让她喘口气。可汪雨本性浪,花名在外,身边女人换得勤。不久,他眼光转到新人身上,张敏察觉不对,识趣抽身,没闹没缠。她专心内地生意,美容店越开越大,广州那边还跟人合伙建别墅。娱乐圈的弯弯绕绕让她看透,权贵身边水深火热,沾上容易脱身难。 张敏的经历挺典型,那年头娱乐业乱象多,黑白两道搅和一起,女星想出头总得靠人罩着。可靠山靠不住,风水一转就翻船。她从香港到上海的这一走,实打实体现了个人奋斗的精神。时代在变,九十年代中后期,内地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上海滩成了新舞台。张敏没死守旧圈子,而是北上求变,开店做生意,这步棋走得稳。向华胜那种社团头目,靠家族旧势吃饭,作风霸道,分手后还管东管西,典型负面例子。汪雨呢,京城四少名头响,背景硬气,可浪子本色,感情上不靠谱,换女人如换衣,伤人不少。张敏没被拖下水,及时止损,这份清醒值得学。 说到底,明星光环下也是普通人,卷进权钱漩涡,日子过得提心吊胆。张敏后来淡出演艺,2003年跟经纪人刘永辉结婚,两人搭伙过小日子,早起买菜煮粥,晚间公园遛弯。没大富大贵,但家和万事兴,这才是真滋味。时代变了,现在我们讲核心价值观,家庭幸福是头等大事。远离是非,脚踏实地干事业,才是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