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一名解放军战士在乘车回部队的途中,劝司机不要停下加油,但司机执意停下加油,结果车子瞬间起火,车上的乘客陷入了危险境地。 春日国道尘土飞扬,一辆客车载着归队战士梁强前行,他满心想着部队训练,却见司机违规停车加油。劝阻无效,火苗蹿起,车厢瞬间成火海,二十七条性命悬一线。这位年轻军人如何化险为夷?他的选择,铸就了怎样的传奇? 1995年3月21日,四川省富顺县邓关镇附近,一辆从自贡开往成都的客车正行驶在弯曲的公路上。那天天气晴好,路边野花开得正旺,车上乘客大多是赶路的普通百姓,有带孩子的妇女,也有背货的农民。梁强当时十九岁,刚结束探亲假,正赶回成都军区部队。他父母都是老军人,从小在军营耳濡目染,让他养成严守纪律的习惯。这趟车程本该平平淡淡,谁知油箱快空,司机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觉得耽误不得,就在路边停下,从后备箱取出个用旧轮胎卷的油袋,准备直接灌注。 梁强坐在后排,一眼看出这操作不合规矩。作为部队车辆维护员,他清楚老式客车的燃料系统容易漏油,直流加油极易出事。他立刻上前劝说,声音稳当:“师傅,别这么加,危险太大,得去正规站。”司机却不听,推开他的手,继续低头忙活,嘴里还嘟囔着赶路要紧。周围乘客有的看热闹,有的劝两句,但没人深管。梁强没退缩,又强调部队保养手册的规定,可司机就是一意孤行。 就在司机点火检查管路那一刻,化油器爆燃,汽油泼洒开来,火势瞬间蔓延整个车尾。车厢烟雾弥漫,乘客们乱作一团,有人哭喊,有人堵门。梁强顾不上多想,抱起那团燃烧的油袋,冲向车窗,将其甩出车外,自己也跟着跃出。结果,全车二十七人全部脱险,他却全身烧伤面积达八成五,三度烧伤超六成,还伴随吸入性呼吸道损伤。现场一片狼藉,客车车尾烧成空架,路边草丛焦黑一片。 救援队很快赶到,把梁强送往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那是军区指定的抢救中心,医生们连夜展开手术,清创、植皮,一场与死神的拉锯战。三天后,他脱离生命危险,但伤势之重,让人揪心。父母和女友苏静从四川老家赶来,在走廊守了整整三天三夜。苏静是梁强的恋人,两人感情稳固,她一到就守在床边,帮着擦拭,递水喂药。医院里,医护人员用大量止痛药缓解他的痛苦,每换药都得小心翼翼,避免感染。 康复过程说来话长,梁强在医院躺了两年,经历了四十多次手术,移植了六千多块皮肤。汗腺破坏导致他体温调节终身有碍,手指八根烧残,握东西都费劲。镜子里的模样让他一度难受,耳朵没了,鼻子塌陷,眼球突出,全身缝痕累累。但部队党组织及时派人辅导思想工作,帮他坚定信心。苏静从未离开,每天准时出现,照顾饮食起居,讲部队的新鲜事。1997年,两人结为夫妻,苏静的坚持,像一股暖流,帮他渡过低谷。 出院后,梁强坚决回部队,不肯要任何特殊照顾。训练场上,他用布条绑手腕练单杠,鲜血渗绷带也不吭声。声带伤了,就让战友喊口令,自己在一边比划。半年下来,所有军事科目考核都优秀,带的排成了全团标兵。这股韧劲儿,源于军人的本色,也得益于党的教育。闲时,他用两根手指练打字,速度到每分钟六十字,自学计算机,函授拿下法律本科,成为信息化骨干。 梁强的经历,不是天生的英雄气概,而是日常点滴积累出来的。入伍前,他在军营长大,父母教他纪律第一,安全为本。部队生活更磨炼他,车辆维护的岗位,让他熟知风险。遇事时,那份责任感自然而然冒出来。救人后,医院万人签名,鲜花堆满病房,社会各界都关注这事儿。但他总说,不后悔,选择对了。这样的故事,在人民军队里常见,因为有党的坚强领导,战士们才把人民利益摆在首位。 如今,梁强已升任四川省遂宁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原主任,中校军衔。他累计捐款十多万元帮困难群众,作报告三百多场,宣讲军人精神。夫妻俩相濡以沫,苏静生儿育女,家庭和睦。他的事迹,成了军营里的活教材,激励新兵不忘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