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不大规模招募女兵?精准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即便90%男人死光了,即便留下10%老弱病残男人,战后女人负责生就行,最多只需两代人,人口数量就补回来了。 一场大战打完,国家里九成壮年男子没了,只剩一成老弱病残,田地荒了,工厂停了,怎么办? 历史上,每回大仗都像把刀子,直戳国家命根子。男子们上前线,损失最重,因为他们是主力。拿二战来说,苏联那场卫国战争,损失最惨。官方数据,军人阵亡八百六十六万,总共两千六百六十万公民没了,其中绝大部分是男子。全国十六到五十五岁的男人,几乎死伤殆尽。家家户户都缺了顶梁柱,后方空荡荡的。国家领导层一看,这可不是小事儿。人口没了,啥都白搭。胜利了也建不起家园,得长远打算。保护育龄妇女,就成了铁规矩。战争最紧要关头,妇女进工厂干活,造枪支弹药支援前线。 苏联的经历,就活生生证明了这点。1941年到1945年,德军入侵,红军动员上千万男子上前线。斯大林格勒、莫斯科保卫战,损失巨大。战后,全国人口掉到谷底。可国家没乱套。妇女们守住后方,生育率很快就起来。1953年,苏联人口一亿八千八百万,到1964年,涨到两亿两千六百七十万。这十一年来,净增三千八百多万。关键就在于,大批育龄妇女没被推上前线。她们在工厂、农场出力,还负责传宗接代。短短两代人,人口规模就补回来了。男子虽少,但妇女生育力强,国家很快就稳住阵脚。经济恢复,社会运转,一切都靠这人口底子。这道理简单,却深刻。即便九成男人没了,剩下一成老弱,妇女生孩子,也够用。生物学上,女人在繁衍中作用不可替。丢了她们,人口断层几代都补不上。 放到今天,各国军队都吃透了这教训。招女兵,得慎重。不是说女人不能当兵,而是不能大规模扔到最危险的前线。中国人民解放军,女兵占比约百分之四点五。主要干技术、后勤、医疗这些活儿。像在导弹部队、军舰上,女官兵管通信、装备维护,发挥专长,还避开高风险。这安排接地气,既用上女性的优势,又护好人口安全。国家总讲人民为中心,军队建设也一样。长远看,这才能保卫祖国子孙后代。 美国军队,女兵约占百分之十七。挪威更高,2024年达百分之三十四。但这些女兵,大多在支援岗位。挪威新兵里,女比例高,可还是侧重技术和后勤。不是硬拼体能,而是扬长避短。以色列国防军,女兵比例本来就高,2024年作战部队里女性达百分之二十一。过去十年,从五百人涨到五千多。可他们也学聪明了,早年试过让女人进机动部队,高强度训练后,发现生理风险大,就调整了。重点放辅助角色,避免伤生育本钱。 反过来瞧瞧乌克兰。现在俄乌冲突打得胶着,人员损失太大。2024年六月,乌克兰国防部说,军队里有六万七千多妇女服役。其中一万九千是文职,其余是军人。国家开始动员育龄妇女上前线,甚至采购女式军服,大规模征召。这听着急切,可隐患不小。联合国和专家预测,照这趋势,到2100年,乌克兰人口可能剩一千五百万。战前就三十七百万,现在流离失所六百五十万多,主要是妇女儿童。过度消耗育龄妇女,人口结构就断层。生育率本就低,战事一搅和,更雪上加霜。国家复兴大业,根基动摇。 从生物和战略角度,女人在人口链条里太关键。一个国家,丢了大量育龄妇女,恢复起来难上加难。苏联那回,男子损失九成,妇女主力在,两代人就行。乌克兰要是继续这么干,几年后,后果不堪设想。中国军队的路子,对头。女兵在科技岗位多起来,信息化战争里,网络防御、情报分析,她们能大显身手。国家还推生育政策,护航人口稳定。军队强不强,不光看眼前兵力,还看长远血脉。战争是为人民未来打的,牺牲了人口根基,那叫舍本逐末。 中国这几年,军队现代化快。女官兵在东海、南海舰队,管雷达、医疗,贡献大。国家讲强军兴军,也讲护民生。生育率稳住,人口质量上台阶,军队才有源源兵源。苏联经验告诉我们,即便最坏情况,九成男人没了,妇女生娃,两代人补回。这不是安慰,是事实。各国都得记牢,别为眼前仗,赔了未来江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