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现在网上流行一个词叫“穷鬼发达国家”,说的就是日本韩国这种国家,表面看GDP挺高

现在网上流行一个词叫“穷鬼发达国家”,说的就是日本韩国这种国家,表面看GDP挺高,实际上老百姓日子过紧巴巴。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日本是发达国家” 的标签喊了几十年,可 2024 财年的一组数据戳破了假象:两人及以上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冲到 28.3%,创下 1981 年以来的最高纪录。这意味着普通家庭近三成开支都砸在了吃饭上,跟 “衣食无忧” 的发达国家印象格格不入。   更扎心的是物价涨幅。2024 年 9 月日本大米价格暴涨 44.7%,创下 49 年来的峰值,西红柿、梨等果蔬价格也跟着疯涨。超市里,以前随手拿的进口水果成了 “奢侈品”,不少家庭开始减少买菜量,连吃肉都得精打细算。   有意思的是,名义消费支出明明涨了 3.4%,可扣除物价后反而降了 0.1%,连续两年负增长。就像手里的钱看着变多,实际能买到的东西却越来越少,这种 “假性富裕” 比真穷更让人憋屈。   日本 Z 世代的就业率看着不错,15 到 24 岁人群就业率达 67.2%,但其中 42% 都是非正式员工,月薪只有正式员工的 73%。在东京这样的大城市,刚毕业的年轻人月入可能只有 20 万日元,扣掉房租水电,剩下的钱刚够糊口。   “不买房、不买车、不结婚” 成了很多年轻人的标配。不是不想,是真没底气。东京一套普通公寓均价超过 6000 万日元,就算不吃不喝也得攒几十年。更别说育儿成本,光是孩子的教育费就能压垮一个普通家庭。   二手交易平台 Mercari 成了年轻人的购物天堂,他们宁愿买 “有故事的旧物件”,也不买新品。不是喜欢二手货,是实在掏不出钱。这种 “重体验、轻拥有” 的消费观,说到底还是被钱逼出来的。   日本个人金融资产高达 1700 万亿日元,比泡沫经济时期还多 700 万亿,可偏偏没人敢花。65 岁以上的老人把年金的三成都存起来,年轻人拿到工资也先往银行转,大家都在为不确定的未来做准备。   “政府靠不住” 的想法在民间很普遍。看着国家债务突破 1300 万亿日元,少子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养老和医疗保障成了悬在头顶的剑。老年人怕晚年没人管,年轻人怕老了没积蓄,只能拼命存钱。   安倍经济学喊了好几年加薪,可就算工资涨了,大家还是把钱存起来。黑田东彦想靠通胀刺激消费,结果反让年轻人更不敢花钱 ——“物价要涨,干脆啥都不买了”。这种恶性循环,让整个社会陷入了 “越省越穷” 的怪圈。   日本的科技和文化产业依旧发达,东京的摩天大楼灯火通明,可这只是表面。就像精致的蛋糕,外层奶油看着诱人,里面的蛋糕胚早就没了味道。   低收入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高达 33.7%,比高收入家庭整整多出 8.2 个百分点。贫富差距在悄悄拉大,GDP 的增长没能惠及普通人,反而让少数人赚得盆满钵满。   “穷鬼发达国家” 这个词虽然刺耳,却戳中了要害:真正的富裕从来不是 GDP 数字好看,而是老百姓能放心花钱、敢大胆追梦。日本的例子告诉我们,没有民生保障的经济繁荣,终究只是空中楼阁。   下次再看到 “日本发达” 的说法,不妨想想那些在超市比价的老人,在二手市场淘货的年轻人。他们的钱包,比任何 GDP 数据都更能说明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