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新会陈皮:市场需求持续下行,如何在凛冬中取暖?(深度稿)

随着新会地区10月中旬入秋,新会柑也开始转二红并迈向成熟。每年秋高气爽,就是新会地区那十四万亩的茶枝柑下树的时间。不过今年跟往年不同,很多果农在后台给老李发信息,有问询是否有介绍客源的,也有咨询老李有无采购需求的,更多是问柑价走向和破局之道的。

后台留言给老李的读者

当年今日,被誉为"一两陈皮一两金"的新会陈皮让无数投资者趋之若鹜,持续的种植规模扩大,线上线下商家们蜂拥而入。到了2025年的收获季节,这个曾经炙手可热的行业却提前入了冬——价格下跌、库存积压、外地皮横行等等,让行业陷入困境。这究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阶段,还是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在本轮新会陈皮产业周期的调整中,我们又能看到哪些新的机遇?

一、市场乱象:大产业的供需失衡

2020年疫情爆发后,新会陈皮因其药食同源的特性需求激增,价格一路飙升。这本是好事,却引发了一场近乎疯狂的扩种潮——从2020年到2025年,新会地区的茶枝柑种植面积从不到10万亩增至15万亩,五年间增长了50%。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新会地区以外的茶枝柑产区。虽然新会地区以外的茶枝柑没有新会产区的道地特性,但作为新会陈皮的替代品,也被市场广泛接受。

先看看广西产区,这里的种植情况同样不容小觑。保守估计,其种植面积在40万亩以上的茶枝柑。广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充足的阳光、充沛的降水以及肥沃的土壤,为该作物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而且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相对较低,这使得大规模种植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众多投资者正是看中了这些有利因素,纷纷布局广西产区,进一步推动了种植面积的扩张。

云南产区的种植面积约为15万亩。云南独特的地理风貌和多样的气候类型,形成了许多适宜该作物生长的小气候区域。一些山区的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积累养分,产出的作物品质优良。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电商等销售渠道的拓展,云南产区的该作物逐渐被市场所熟知,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和农户加入种植行列。

此外,广东周边以及福建等地作为其他产区,种植面积约为10万亩。这些地区与主要消费市场距离较近,运输成本相对较低,在销售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当地的农业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为作物的种植提供了技术保障,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尝试种植该作物。

二、周期规律:从2009到2025,历史总是惊人相似

当我们以一种上帝视角来回顾新会陈皮的发展历程时,能够清晰地看到它经历了两个完整且极具代表性的周期。这两个周期不仅是新会陈皮产业兴衰起伏的真实写照,更是市场规律在这一特色产业中的生动体现。

1、启动期(2009-2012):小青柑普洱茶带动的市场增量

在2009年至2012年这个关键的启动阶段,“小青柑+普洱”的组合为新会陈皮市场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当时,茶饮市场正处于变革与创新的时期,消费者对于传统茶饮的需求逐渐趋于多样化,渴望尝试新颖独特的饮品。

一些敏锐的商家迅速捕捉到了小青柑普洱茶的市场潜力,他们积极开展市场推广活动,如通过参加各类茶博会、举办品鉴会等方式,向消费者展示小青柑的魅力。在茶博会上,精美的展位布置和现场冲泡演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2010年前后,茶商们热情地向大家介绍小青柑的制作工艺、口感特点和保健功效(如“小青柑,小心肝”等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这一新颖的茶饮。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一些茶友开始在网络上分享自己品尝小青柑的感受和体验,进一步扩大了小青柑普洱茶的影响力。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小青柑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成功带动了新会陈皮市场的启动。

新会产区的茶枝柑(小青柑)

2、成长期(2013-2016):快速发展期

在小青柑普洱茶成功打开市场的基础上,新会陈皮的知名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消费者对新会陈皮的认知逐渐从单一的小青柑产品扩展到整个陈皮领域,对其药用价值和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新会产区、广西地区以及福建地区的陈皮加工企业数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也日益扩大。这些企业加大了对技术研发和设备升级的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一些企业引进了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实现了陈皮加工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同时,企业们还注重产品的创新和多元化发展,除了传统的陈皮茶、陈皮糖等产品外,还推出了陈皮酒、陈皮饮料等一系列新产品,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在销售渠道方面,除了传统的茶叶市场和药店,电商平台的兴起为新会陈皮的销售开辟了新的广阔天地。众多消费者通过网络购物平台轻松购买到心仪的新会陈皮产品,这不仅方便了消费者,也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销售量。一些企业还积极开展品牌建设,通过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和文化,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这个阶段,新会陈皮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新会产区12月的大红柑

3、调整期(2017-2018):市场回调

市场的发展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在2017年至2018年,新会陈皮市场进入了调整期。随着市场的快速扩张,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忽视了产品质量的把控。这导致市场上出现了大量质量参差不齐的陈皮产品。同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价格战频繁上演,使得行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消费者在经历了市场的喧嚣后,逐渐变得更加理性和成熟。他们开始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品牌,而不仅仅是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开始进行自我调整。一些实力较弱、产品质量不佳的企业逐渐被淘汰,而那些注重品质、品牌建设的企业则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行业内开始加强自律,建立了一系列的质量标准和规范,加强了对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管。价格也从之前的虚高状态逐渐回归到合理水平,整个行业进入了理性发展的新阶段。

新会产区的茶枝柑园(水田区)

4、爆发期(2019-2021):疫情催化需求

2019年末突发的疫情,让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影响下,具有药用价值的新会陈皮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新会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等功效,在预防感冒、增强免疫力方面有着一定的作用,这使得它成为了众多人眼中的“防疫神器”。

从消费端来看,普通民众纷纷抢购新会陈皮用于日常饮用和养生。家庭中,新会陈皮茶成为了备受青睐的饮品,人们希望通过饮用它来增强自身的抵抗力,抵御病毒的侵袭。同时,一些企业也看到了商机,开始将新会陈皮添加到各类保健品和药品中,进一步扩大了市场需求。

从销售渠道方面,线上电商平台成为了新会陈皮销售的主力军。由于疫情期间人们出行受限,线上购物成为了主要的消费方式。各大电商平台上,新会陈皮的销量急剧增长。许多商家抓住这一机遇,加大了在网络上的宣传推广力度,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等形式,向消费者介绍新会陈皮的功效和使用方法,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购买。此外,线下的药店、超市等渠道也在积极补货,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新会地区翻晒二红茶枝柑皮

5、高峰期(2022-2023):价格达历史高位

市场需求的持续旺盛是价格上涨的最主要原因。

经过疫情期间的广泛宣传和消费引导,新会陈皮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大幅提高,市场需求不断攀升。而新会陈皮的生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对原材料的要求较高,且陈化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优质的新会陈皮需要经过多年的陈化才能达到最佳的品质和口感,这就导致了短期内市场供应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

此外,投资和炒作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价格的上涨。随着新会陈皮市场的火爆,一些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了这个领域。他们认为新会陈皮具有保值增值的潜力,纷纷大量囤积陈皮,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供需矛盾。在投资和炒作的影响下,市场上出现了抢购热潮,价格一路飙升。一些年份久远、品质优良的新会陈皮价格更是高得惊人(10年以上的老新会陈皮,报价高达上万元一斤),成为了市场上的“奢侈品”。

新会地区翻晒大红茶枝柑皮

6、回调期(2024-2025):当前阶段

2024年和2025年,是新会陈皮市场的回调期,也就是当前所处的调整阶段。市场的过热和价格的虚高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使得市场开始进行自我调整。

一方面,随着疫情的逐渐缓解,人们对新会陈皮作为“防疫用品”的需求大幅下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逐渐回归理性,对新会陈皮的购买也更加谨慎。他们开始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和价格,而不再盲目跟风购买。

另一方面,前期价格的高涨刺激了新会陈皮的生产和供应。产区内的果农和加工企业纷纷扩大种植和生产规模,经过几年的发展,市场上的新会陈皮供应量逐渐增加。供大于求的局面逐渐形成,导致价格开始下跌。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在价格高峰期进入市场的一些企业和商家,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优势,在市场调整阶段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些小型企业和商家为了回笼资金,不得不降低价格销售产品,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价格的下跌。

从这两个周期可以清晰地看出,新会陈皮行业大约每7-8年完成一个完整的周期循环。这种周期性的变化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规律。

2025年茶枝柑大产业的价格趋势预估

三、本轮调整:价格幅度更大,价格下跌幅度远超上一轮周期

在过去的周期调整中,虽然也会对周边一些非新会的产区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程度相对有限。而这一次,全国各地的陈皮产区都未能幸免。无论是广东的其他产区,还是广西、云南、福建等有陈皮(茶枝柑种植区)生产的地区,都受到了市场低迷的冲击。

这是因为随着新会陈皮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全国范围内的陈皮产业都在快速发展。许多产区纷纷效仿新会的种植和加工模式,扩大生产规模。然而,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却未能跟上产能扩张的步伐。当新会陈皮市场出现调整时,由于全国各产区之间存在着市场竞争和价格传导机制,其他产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牵连。

各地的陈皮加工企业面临着订单减少、库存积压的问题,一些小型企业甚至面临倒闭的风险。种植户们也面临着销售困难的局面,大量的陈皮滞销在手中,资金无法回笼,影响了下一年度的生产计划。

上一轮调整时,由于市场供需矛盾相对较小,去库存过程相对顺利,周期较短。而此次情况则截然不同。前期市场的火爆使得企业和商家大量囤货,库存积压严重。

要消化这些库存,并非一朝一夕。

一方面,市场需求的恢复需要时间。消费者在经历了市场的波动后,消费行为变得更加谨慎,对陈皮的购买需求短期内难以大幅提升。另一方面,行业内竞争激烈,企业为了去库存,纷纷采取降价促销等手段,但效果并不理想。一些企业甚至面临着“降价也难卖”的尴尬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去库存的过程将是一个缓慢而痛苦的过程,需要企业和商家耐心等待市场的回暖。

从市场结构来看,过度依赖单一的市场需求,如疫情期间的“防疫需求”。当这种特殊需求消失后,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导致行业陷入困境。

1996-2024年新会陈皮总产值

在过去几年间,新会陈皮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扩张的景象,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丰厚的利润空间吸引了众多生产者纷纷投身其中。然而许多生产者都陷入了一种短视的发展误区,他们将全部的精力和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产量的增长上,而对至关重要的品质提升却选择了忽视,这种做法为行业的后续发展埋下了诸多隐患。

尤其是老李多次强调的种植环节,许多生产者依旧采用着传统且落后的种植技术,缺乏科学、标准化的种植体系。标准化种植技术对于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涵盖了从土壤改良、种苗培育、施肥灌溉到病虫害防治等各个方面的科学方法和规范流程。然而,在新会茶枝柑的种植过程中,很多柑农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以土壤管理为例,不同的土壤条件会直接影响柑树的生长和陈皮的品质。以新会优质的土壤为例,其富含各种矿物质和养分,能够为新会地区茶枝柑提供充足的营养,从而使产出的新会陈皮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优良的品质。但一些生产者缺乏对土壤的科学检测和改良,盲目施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结构恶化。这不仅影响了柑树的健康生长,也使得产出的新会陈皮品质大打折扣。

1949年-2024年新会地区茶枝柑种植面积

在生产管理方面,虽然今年有多家规模化大型种植和品牌企业发展起来(头部占比不足20%),但目前新会陈皮行业仍然以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为主(中小型占据80%以上),大多数生产者都是个体农户或小型家庭作坊,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小农经济模式下的生产者往往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各自为政,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例如,在采摘季节,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安排,很多生产者为了抢时间、赶进度,提前采摘柑果,导致陈皮的品质受到影响。

在销售管理方面,小农经济模式下的生产者往往缺乏市场意识和营销能力,只能被动地等待收购商上门收购,缺乏主动开拓市场的能力。他们不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和趋势,无法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计划和产品结构。

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注定难以持续。在市场需求旺盛、供不应求的时期,这种只注重产量不注重品质的发展模式或许还能让生产者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当市场逐渐饱和,供过于求的局面出现时,“品质”就成为唯一的竞争力。

2025年的新会陈皮(大青)

四、结语:理性看待行业调整,让“时间”换取“空间”

这场如寒冬般严峻的行情,无疑是对整个行业的一次深度调整,也将逐步淘汰那些缺乏核心竞争力、无法适应市场变化的商家和柑农。但老李认为,正是这样的过程,推动了新会陈皮行业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的关键一步。

1、调整是必然的:遵循行业发展规律与市场自我调节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经历起伏和调整,新会陈皮行业也不例外。这是行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也是市场自我调节机制发挥作用的体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新会陈皮市场经历了快速扩张,吸引了众多参与者涌入。然而,这种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产能过剩、品质参差不齐、市场秩序混乱等。

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就像一只无形的手,会对这些问题进行修正。通过调整,行业能够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资源配置,使市场供需关系重新达到平衡。就如同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一样,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和优化,才能保持生态的平衡和稳定。

2025年11月中旬的二红新会茶枝柑

2、分化是正常的:促进优质与劣质企业的优胜劣汰

在行业调整的过程中,优质企业和劣质的新会陈皮企业的分化是一种正常现象,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优质企业通常具有先进的技术、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它们注重产品品质和创新,能够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而劣质企业则往往缺乏核心竞争力,产品质量低下,管理不善,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对品质要求的提高,优质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发展机会,而劣质企业则会逐渐被市场淘汰。这种分化有利于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能够促使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推动行业向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3、创新是关键的: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对于新会陈皮行业来说,创新更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不仅仅是指技术创新,还包括产品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创新等多个方面。

尤其是在产品创新方面,企业可以通过研发新的陈皮产品,如陈皮保健品、陈皮化妆品、陈皮休闲食品等,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在营销创新方面,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4、前景是光明的:消费者认知提升与市场成熟带来的机遇

消费者对健康和养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新会陈皮的认知也越来越深入。他们逐渐了解到新会陈皮的独特价值和功效,如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抗氧化等,对优质新会陈皮的需求日益旺盛。同时,随着市场的成熟,消费者对产品的品质和品牌也越来越重视,这将促使企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

所以,尽管新会陈皮行业目前面临着一些困难,但从长远来看,其前景依然光明的。随着消费者认知的提升和市场的成熟,新会陈皮行业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