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印度为啥“记恨”中国?说白了就是眼红。1981年两国GDP差不多,印度1930亿

印度为啥“记恨”中国?说白了就是眼红。1981年两国GDP差不多,印度1930亿美元,中国1950亿美元,到了1982年,印度2000亿,而中国2050亿,又是就差那么一丢丢。 在印度的工厂流水线上,智能手机外壳一批批组装,工人却很少真正碰到核心零件。2023年,小米在印度卖了几千万部手机,但里面芯片、屏幕、电池这些关键部位,几乎都是从中国进口的。 本土品牌“Micromax”曾经风光一时,如今几乎无人在意,因为关键技术抓不到手,只能看着利润被中国分走大头。 印度嘴上喊着“印度制造”,其实更多是组装而不是真正的生产。这个让印度心里不是滋味的现实,背后藏着一连串现实问题。 要拼制造业,光有口号没用,得有好基建撑着。印度的高铁梦想,拖了好几年依然没影,预算越花越多,路还没铺完。 港口也是类似,孟买港的吞吐量每年还不上中国宁波港的一个零头,工人罢工的时候连货物都要滞留。 中国修高铁、扩港口、造桥建路,是真把制造业和物流配套拉到世界前列,而印度的这些大项目每次都慢半拍,影响了整个产业链的效率。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印经济还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印度一度自信会赶超中国。可中国后来改革开放,把制造业做成了经济主心骨,产品卖到全世界,乡镇企业遍地开花。 反观印度,还是没把制造业放在重要位置,继续靠服务业和传统产业撑场面。中国的出口额几年就翻好几倍,印度却总是慢悠悠,错过了关键的发展窗口。 二十一世纪一开始,中国GDP已经是印度的好几倍。到了2023年,中国经济总量远超印度,城市发展更是一目了然。上海的经济体量直接把孟买甩在后面,印度曾经骄傲的“大国前途”看起来就不那么有底气了。 民生也是最扎心的一环,中国大规模扶贫,十年让近一亿人彻底摆脱贫困,老百姓生活大变样。印度却还有两亿多穷人,贫民窟挤满了人,喝干净的水都成问题。 在健康方面,印度人的平均寿命还比中国人短将近十年。经济发展最终得落到每个人的生活上,这个差距让印度的大国梦想显得有些遥远。 其实对比了半天,印度真正需要突破的,是自己的体制、配套和执行力。光盯着中国的成绩,记恨也好,羡慕也罢,都无法让自己变强。 印度如果真想崛起,首先得放下包袱,把精力扎根国内,提升基础设施,强化技术创新,再把发展红利来到普通人手里。“印度制造”的路不好走,但脚踏实地,才能把梦想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