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文化+产业+旅游”:山西阳城书写乡村振兴“特色样本”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诗中那一抹乡愁,为山茱萸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情感价值,它寄托着祈福纳祥、思亲敬老的情感,是重阳节的象征。

山西省阳城县,是秦岭以北最大、华北唯一的山茱萸原产区,其果实以色泽鲜红、个大肉厚、质干油润、药味纯正著称,素有“华萸”“阳城红”的美誉。

清晨的蟒河镇,薄雾轻笼山间,鲜红的山茱萸果点缀在翠绿枝叶间,分外夺目。连绵起伏的山坡上,山茱萸果实累累,既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也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从元代《阳城县志》的栽培记载,到2025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阳城山茱萸正走出一条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特色发展之路。

当前,阳城全县山茱萸种植面积已超过3万亩、60多万棵。核心产区蟒河镇贡献突出,种植面积1.8万亩,年产鲜果8000吨左右,烘制山茱萸果肉1600吨,产值近亿元,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小时候就跟着长辈来采果,听他们讲述孙思邈在此采药著说的往事。”村民李建国的言语中,流露出对这份传承的深厚情感。

在阳城,山茱萸的印记早已深深烙刻在这片土地的记忆中,成为当地独特的自然与文化符号。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曾在蟒河隐居,将山茱萸的药用价值载入《千金方》;晚唐诗人李商隐在此居住时,留下“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的诗句,寄托了对这片茱萸之乡的眷恋。这些历史片段,如今被永久保存在蟒河山茱萸博物馆的展墙上,向每一位来访者静静诉说。

每年重阳节,村民们身着传统服饰,手持茱萸枝登高祈福,孩子们则齐声诵读王维的诗篇。“以前只知道重阳要插茱萸,现在才了解其中深厚的内涵。”来自太原的张女士带着孩子参与活动,手中捧着新制的茱萸香囊。这样的节庆传承,既让游客体验到传统的魅力,也让山茱萸的价值被更多人所知。

作为全国四大山茱萸种植基地之一,阳城山茱萸马钱苷含量达到1.332%,是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的重要原料。2023年,国家卫健委将山茱萸纳入“药食同源”目录,为茱萸产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在山西福南春山茱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现代化的生产线正将鲜红的果实转化为口服液、面膜等产品。公司负责人介绍,“太行茱萸”系列口服液的包装融入了王维诗句和手绘图案,自上市以来广受好评。目前,该公司已开发出山茱萸酒、原浆、饼干等十余种产品,带动5000余名村民参与采摘、加工,年销售收入突破3000万元。

创新产品的推出,为山茱萸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山西文博会、深圳文博会等展会上,绣有茱萸纹样的衣衫、印有古诗的礼盒、别致的茱萸摆件,成为备受关注的特色展品。“这些产品把阳城的特色具象化,让更多人能够把这份独特带回家。”参展工作人员段红梅表示,每次参展都会收到大量订单,还有客商主动接洽合作。

以此为契机,阳城山茱萸产业开辟出“文旅融合”的新路径。蟒河镇依托资源优势,打造了茱萸湾太行蜜境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了山茱萸鉴赏园、康养民宿、研学基地等配套设施。游客既可亲身体验采摘乐趣,在博物馆了解茱萸故事,还能在民宿品尝特色药膳。“白天采摘观赏,晚上品酒听故事,这样的体验非常独特。”来自河南的王先生计划在此停留一周,深度感受茱萸之乡的魅力。

为推动山茱萸产业的持续发展,阳城县成立了山茱萸产业发展协会,联合科研机构系统整理相关文史资料,编纂《阳城山茱萸志》。同时,借助新媒体平台,通过纪录片、短视频和直播带货等方式,进一步提升阳城山茱萸的知名度。“我们希望让山茱萸不仅是农产品,更成为阳城的鲜明标志。”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裴斐说。

如今,通过成功打造“六中心一小院”,阳城已构建起涵盖“种、研、展、销”的山茱萸全产业链生态。全国山茱萸集散交易中心聚商流、通信息,山茱萸博物馆传文脉、话古今,科技小院强科研、促提质……阳城茱萸作为古城的灵韵标识,既牵起了产业发展的脉络,也承载着一方百姓的生活温度。

近年来,阳城县积极探索“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推动山茱萸从种植、加工到销售、文旅融合全链条发力。从3万多亩种植基地,到蟒河镇近亿元的产值规模;从千年的历史传承,到如今的创新产品和旅游项目,山茱萸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下一步,阳城县计划投入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建设优质种苗圃、完善产业链、打造特色品牌,让这枚小小的红色果实,真正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黄金果”。

漫山遍野的茱萸红,既是阳城最美的风景,也是群众心中最温暖的期盼。阳城县已经连续举办三届“重阳时节话茱萸”系列主题活动。目的就是要深入挖掘文化底蕴与时代价值,擦亮阳城作为“茱萸文化圣地”的鲜明标识,弘扬敬老孝亲、崇文重礼的优秀传统,推动文化赋能产业、文化展示带动发展,进一步做强“阳城茱萸甲天下•重阳登高到阳城”的品牌影响力,全力打造“阳城红”山茱萸文化产业新名片。

在这片积淀深厚的土地上,阳城山茱萸正以“文化赋能、科技驱动、三产融合”的生动实践,书写着“小产业撬动大发展”的崭新篇章,为特色产业发展贡献着独具价值的“阳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