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郑苹如被押到小树林,两个特务直勾勾地看着她,感叹说:“很多漂亮的女人,杀了真可惜!”突然,郑苹如提出一个要求,没想到特务竟然说:“没问题!” 几十分钟前,郑苹如从审讯室被带出来,她在那扇铁门下站定,没有挣扎,没有哭,也没有看任何人一眼。 在被宣布执行之前,郑苹如问了押解人一个问题:“能不能别打脸?” 这哪是什么小女儿家的爱美之心,这是一个革命者最后的尊严。郑苹如可不是普通姑娘,父亲郑钺是留日法学家,早年间就加入同盟会,母亲虽是日本名门之后,却和丈夫一起给她灌输爱国思想 。家里这种氛围,让她打小就把“家国”二字看得比什么都重。 1937年淞沪会战之后,上海沦陷,她刚从上海法政学院毕业,本有婚约在身,却硬生生推掉了婚礼。陈果夫的堂弟陈宝骅看中她流利的日语和《良友画报》封面女郎的知名度,邀她加入中统,她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那时候她很清楚,这一步踏出去就是刀山火海。 她混进日军驻沪特务机关当翻译,给日本首相近卫文麿的儿子当“朋友”,把军舰调动、日军布防的情报偷偷抄在手袋里,每次出门都像在刀尖上跳舞 。后来中统要刺汪伪“76号”的丁默邨,因为知道丁默邨好色,又敬畏日本人,她成了最合适的人选。 为了接近丁默邨,她故意装成贪图虚荣的娇小姐,陪他跳舞、打麻将,两人约会不下五十次,可心里半分真感情都没有。刺杀两次都失败了,第一次在家门口埋伏被丁默邨的警觉躲过,第二次在皮草店,丁默邨从橱窗倒影里看见可疑人员,扔下钱就逃进了防弹车 。 身份暴露后她被李士群的人抓了,“76号”的刑讯室里鞭子抽得人皮开肉绽,钢针刺指、电击这些酷刑全用上了,她却始终咬定是“情杀”——说丁默邨有了新欢,自己气不过才买凶 。这话骗不了老奸巨猾的特务,可她硬是没泄露半个组织的名字。 押她去刑场的是特务林之江,这人手上沾了不知多少烈士的血,可看着郑苹如梳理整齐的头发和平静的脸,竟然犹豫了许久 。郑苹如开口要保脸,不是为了好看,是不想让汉奸把自己糟践得不成样子,更不想让家里人日后找到她时,看见的是面目全非的模样。 特务答应得痛快,或许觉得一个将死之人的要求无关紧要。他们不知道,这声“没问题”,让郑苹如在生命最后一刻还守住了中国人的体面。后来她的遗体被草草埋在树林里,父亲郑钺拒绝了日本人的诱降,忧愤成疾没多久就去世了,哥哥郑海澄也在空战中牺牲,一门忠烈让人揪心。 好多人知道她是《色戒》王佳芝的原型,可电影里那怯懦的女学生哪是她?她的妹妹郑静芝特意开新闻发布会反驳,说姐姐是舍身取义的英雄,不是被感情左右的小女生 。直到1983年她被追认为烈士,龙华公墓里才多了这位女英雄的痕迹。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