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29年,胶东军阀刘珍年俘虏了老长官褚玉璞后,索要二百万大洋的赎金,后经张学良

1929年,胶东军阀刘珍年俘虏了老长官褚玉璞后,索要二百万大洋的赎金,后经张学良斡旋,降为五十万,刘珍年拿了褚家人的钱后,却把褚玉璞给杀了。[大侦探皮卡丘] 1929年春天,胶东发生了一件震动军阀圈的事,刘珍年收了前上司褚玉璞五十万银元赎金后,非但没有放人,反而将其处决。 这个决定直接导致他在军阀群体中彻底失信,也为自己后来的败亡种下祸根。 当年,褚玉璞从大连集结数万兵力,分批在烟台龙口登陆,联络旧部准备从刘珍年手中夺回胶东控制权。 张宗昌也派兵加入,两路人马一度推进到烟台外围,声势浩大。 刘珍年当时退守牟平,手里只有数千人,他采取的办法是封锁沿海道路切断对方补给,同时调集部队在福山一带布防。 下旬双方交火,褚玉璞的部队被围困半个多月,粮弹告急。 战局明朗后,褚玉璞派人出来谈判,刘珍年给了保证,说只要投降就不会有生命危险。 褚玉璞信了,亲自出城缴械,结果当场被押回牟平软禁起来。张宗昌看形势不对,趁机撤走了。 刘珍年把褚玉璞关在城里一处院子,派人送信到天津褚家,开价二百万大洋。 信里说得很直白,钱到人放,不给钱就没命。褚家当时慌了神,到处变卖田产房产筹钱。 这事传到沈阳,张学良觉得不能这么闹下去,主动出面调停。 他给刘珍年发电报,一方面讲旧情,一方面强调山东局势稳定的重要性。刘珍年态度很硬,说部队缺饷急需用钱。 张学良又派专人南下牟平当面谈,前后拉锯了好几天。刘珍年提起当年被褚玉璞处罚的旧账,来人反复讲大局,还许诺事后给军饷支持。 最终赎金降到五十万,褚家五月底凑齐了钱送过去。 刘珍年收到钱后,表面上改善了褚玉璞的待遇,但仅过了数月,他突然下令将褚玉璞处决了。 遗体被草草埋在城外,褚家得到消息时已经来不及了。 天津的报纸连续报道这件事,舆论一片哗然,其他军阀头目纷纷表态,说刘珍年收钱杀人完全不讲规矩,以后谁还敢跟他打交道。 刘珍年当时手握数万兵力,在胶东地区征税派款,日子过得不错。 但失信带来的后果很快显现,九一八事变后,部下刘开泰在烟台叛变,虽然被镇压下去,部队实力已经受损。 韩复榘从济南发兵打胶东,刘珍年在福山布防,但阵地很快被突破,他丢下辎重向南败退。 蒋介石把他的残部调到江西作战,士兵一路逃散,枪支都扔在路边没人要。 刘珍年在杭州跟国民党方面谈条件,结果被鲁涤平带人当场拿下,押送到南昌关进监狱。 曾经威风一时的胶东实力派,就这样收场了。 褚玉璞的尸骨后来被韩复榘的人迁回山东汶上老家安葬,墓碑很简单。 短期利益看似诱人,但破坏信用带来的长期损失往往更大。刘珍年用五十万银元买来的,是数年后身陷囹圄的结局。 军阀混战的年代虽然乱,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规则。各路势力之间多少还是要讲点信用,否则就没法在圈子里混下去。刘珍年打破这个规则后,很快就尝到了苦果。 有人说那个时代就是枪杆子说话,谁的拳头硬谁就是老大。 这话没错,但光有武力还不够,起码得让别人相信你说话算数。 刘珍年恰恰就栽在这一点上,他把眼前的利益看得太重,完全没想到后果会这么严重。 网友热评: “这不就是现实版的‘吕布刺董卓’吗?刘珍年跟吕布一个德行,有勇无谋还背信弃义!在那个讲究‘面子’和‘规矩’的圈子里,他这么干等于自绝后路。韩复榘后来打他,估计其他军阀都在看笑话,没人真愿意帮他。” “我是烟台人,听家里老人讲过这段。都说刘珍年在胶东横征暴敛,为了军费啥都干得出来。杀了褚玉璞,名义上是报私仇,说到底还是为了那笔巨款能独吞,不用再分给其他人了。” “这事不能全怪刘珍年狠毒,褚玉璞本身也不是善茬。看看他之前怎么对毕庶澄那些人的?军阀内斗就是你死我活。刘珍年要是放了褚玉璞,等褚玉璞缓过劲来,能放过他?这是个死结。” “就算在乱世,也得讲点最基本的江湖规矩。‘拿钱放人’是天经地义的事。刘珍年这么一搞,彻底坏了名声,以后谁还敢和他打交道?他后来众叛亲离,一点都不冤。” “这情节比电视剧还跌宕起伏!张学良都出面调停了,刘珍年居然还敢这么干,真是利令智昏。感觉他后来在杭州茶楼被抓,就是当年种下的恶果,迟早要还的。” 如果你是刘珍年,面对曾经的仇敌和唾手可得的巨额银元,你会选择遵守承诺拿钱放人以求长远发展,还是会像他一样斩草除根但背负骂名?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信源: 百度百科  刘珍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