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2014年,上海底层男人丁尚彪,在日本打了15年的黑工,把女儿培养成了美国妇产科

2014年,上海底层男人丁尚彪,在日本打了15年的黑工,把女儿培养成了美国妇产科医生,因为在上世纪90年代,他在日本的工资相当于他在上海工资的100倍!   2023 年纽约布鲁克林诊所,丁尚彪帮女儿丁晽整理病历。   一张 1995 年的汇款单复印件从病历夹滑落,金额栏写着 “3 万日元”。   他指尖摩挲着单据,想起在日本那年冬天,为凑这笔钱冻裂的脚后跟。   1995 年东京寒冬,凌晨四点的便利店后门,丁尚彪蹲在雪地里啃面包。   面包是昨天过期的,他揣在怀里捂热,就着冷水往下咽。   刚结束便利店叠货的活,手指冻得蜷不拢,还要赶去串烧店帮厨。   为多赚 500 日元,他主动申请洗油腻的抽油烟机,油污灌进指甲缝。   那天串烧店打烊后,他步行一小时回木板房,脚后跟磨出了血泡。   雪灌进破了洞的鞋子,血泡冻成硬块,每走一步都像踩在针上。   回到家,他用烧红的缝衣针挑破血泡,没消毒,直接裹上布条。   镜子里,他眼窝深陷,颧骨突出,头发白了大半,才 41 岁却像个老人。   1992 年夏天,东京持续高温,丁尚彪在中餐馆洗碗到深夜十一点。   厨房没有空调,蒸汽裹着油污,他的汗衫能拧出水,后背起满痱子。   老板嫌他洗得慢,用日语骂他,他没反驳,只是加快了洗碗速度。   收工时,他偷偷把餐馆剩下的米饭打包,当作第二天的三餐。   有次他发烧到 39 度,仍硬撑着去打工,怕请假扣钱。   在便利店叠货时,他眼前发黑差点摔倒,靠在货架上缓了半小时。   串烧店老板看出他不对劲,让他休息,他却摇头:“我能行,不扣钱就行。”   那天晚上,他在水龙头下冲冷水降温,第二天照样准时出现在餐馆。   1990 年春节,东京街头张灯结彩,丁尚彪却躲在木板房里哭。   他翻出妻女的照片,手指反复摩挲女儿丁晽的笑脸,想起女儿说 “想爸爸”。   口袋里只有 200 日元,他没买年夜饭,煮了碗泡面,加了片菜叶。   给家里打电话时,他故意提高声音:“我在吃年夜饭,有鱼有肉,别担心。”   1996 年,丁尚彪的母亲病重,家里来电让他回国。   他攥着电话,手在发抖,却还是说:“我走不开,寄钱回去请最好的医生。”   挂了电话,他在木板房里坐了一夜,第二天照样去打三份工。   后来母亲去世,他没能回去送终,只是在东京街头对着上海的方向磕头。   上海弄堂里,妻子陈忻星知道他的付出。   每次收到汇款,她都会数一遍,然后小心翼翼地存进银行。   她自己舍不得买新衣服,却给女儿买最好的学习资料,说 “不能耽误孩子”。   有次女儿问 “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她红着眼说 “等你考上大学,爸爸就回来了”。   女儿丁晽也懂父亲的付出,她从不跟同学比吃穿。   别的同学买新文具,她用旧本子反面写作业;同学去春游,她留在家里帮妈妈干活。   她把 “要对得起爸爸” 写在铅笔盒上,每次遇到难题,就拿出来看一眼。   高考那年,她每天只睡五个小时,说 “要考最好的大学,让爸爸骄傲”。   2004 年丁尚彪回国,陈忻星帮他收拾行李,翻出一堆药瓶。   有治胃病的、治冻疮的、治伤口感染的,她眼泪掉在药瓶上:“你怎么受了这么多苦?” 丁尚彪笑着把药瓶收起来:“都过去了,现在晽晽有出息了,值了。”   如今在纽约,丁尚彪还是闲不住,每天去诊所帮忙。   有时女儿劝他歇着,他就坐在诊所大厅,看女儿给病人看病。   有人问他 “当年后悔去日本吗”,他拿出那张 1995 年的汇款单复印件。   “后悔过,但看到晽晽现在这样,就知道所有付出都没白费。”   而丁晽如今已是纽约布鲁克林区有名的妇产科医生,诊所开业十年,接诊过三千多名孕妇。   去年她牵头研发的 “孕期远程监测系统”,还获了纽约州医疗创新奖,帮偏远地区孕妇解决产检难题。   她还在当地医学院兼职授课,每年培养十多名年轻妇产科医生,不少学生已在行业内崭露头角。   闲暇时,她会组织公益义诊,给低收入家庭孕妇免费做检查,诊所墙上挂满了患者送的感谢锦旗。   提起父亲,丁晽总说:“没有爸爸当年的坚持,就没有今天的我,我要把这份责任一直扛下去。”     主要信源:(中国侨网——愿每个在海外打拼的人都能活成丁尚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