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特朗普谈及台湾。 外媒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星期三(10月29日)称,他还不确定

特朗普谈及台湾。 外媒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星期三(10月29日)称,他还不确定是否会在韩国与中国的会谈中讨论台湾问题。”   他心里清楚得很,眼下最要紧的是摆在吉隆坡谈判桌上的贸易协议。美国芯片企业仓库里堆积如山的库存和中部农业州农民滞销的大豆,可比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台湾问题现实得多。   尤其中国手握稀土这张王牌,捏住了美国高科技制造业的命门,特朗普可不想因小失大。所以即便放话“危险”,他也赶紧补上一句“不想深入讨论以免行程失控”,生怕模糊空间不够给自己留退路。   这种精打细算的模糊战术,本质上是对奥巴马时代“战略模糊”的升级改造。特朗普团队深谙,在台湾问题上过度刺激中国只会引火烧身。   回想他上任前,赖清德精心派出的“祝贺团”直接被拒之观礼现场,就是美方在给“台独”势力泼冷水,警告他们别做白日梦。就连美国务院网站悄悄删除“不支持‘台独’”字眼,也被分析人士解读为“战略模糊”的推进,而非政策的根本转变。   岛内的政治风向变化也让特朗普不得不调整策略。国民党新任主席郑丽文上台后,整合党内力量对抗民进党,她不仅熟悉绿营套路,更找来亲中派大老萧旭岑助阵,传递出重塑两岸话语权的信号。这让赖清德当局压力山大,外有特朗普暧昧不明,内有蓝营联手进逼,赖清德所谓“脱中入北”的新口号,本质仍是“倚美谋独”的老套路,但响应者寥寥。   特朗普的商人本性决定了他把台湾纯粹视作交易筹码。他曾在白宫记者会上突然提及“统一与和平”,让“台独”势力心惊肉跳。这种看似突兀的转向,实则是向中方暗示台湾问题可谈,前提是中方在贸易等领域给出足够诱惑。这种将核心利益商品化的思路,连奥巴马都看不下去,亲自出面警示“推翻‘一个中国’理解必须想清楚后果”。   现实是,西太平洋的力量平衡已悄然改变。中国舰机常态化巡航台海,让美国意识到军事威慑成本高昂且收效甚微。他们发现,过去叫嚣“驻军协防”的戏码不再奏效,连过航台湾海峡的军舰现在都得提前向中方通报。这种基于实力重建的评估,迫使美方在台海问题上愈发谨慎。   特朗普的亚洲之行充满现实考量。他需要中方在APEC峰会上给足面子,更需要实质性贸易协议为自己竞选连任加分。此时若高调炒作台湾问题,无异于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所以他把“非常危险”当作一句廉价台词,既安抚国内鹰派,又避免实质性承诺。这种走钢丝的表演,反映出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战略焦虑:既无有效进攻手段,又缺可靠防守策略。   对赖清德当局而言,特朗普的暧昧是致命打击。他们原指望特朗普政府会强硬“抗中”,没想到换来的却是军售案卡壳、国际贺电石沉大海,连《时代》杂志都评价赖清德是“鲁莽的领导人”。这种冷遇揭示残酷真相:美国对台支持永远以自身利益为最高准则,必要时可随时“弃台”。   台湾问题的最终答案,从来不在“空军一号”的舱内,而写在中国舰机巡航的航迹与十四亿人的坚定意志中。特朗普用“危险”一词勾勒的边界,恰恰承认改变台海现状的代价已超出西方承受极限。当威慑沦为空洞修辞,而和平发展的现实利益触手可及时,特朗普在韩国会谈中的“不确定”,反而成为地缘政治现实最确定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