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国民党4大诸侯现任市长全部不出席!郝龙斌未邀请!郑丽文明全代会就任党主席,新北、

国民党4大诸侯现任市长全部不出席!郝龙斌未邀请!郑丽文明全代会就任党主席,新北、台中、桃园市长卢、侯、张确定缺席。 9月选举呈现显著差异:郑丽文在网络投票中获得68%支持率,53%网友认可其辩论表现;但郝龙斌在主流民调中以33.8%支持率领先,较郑丽文高出15个百分点。这种“网络声量”与“现实民调”的割裂,本质是年轻支持者与地方派系力量的对立。 四大市长缺席的直接原因是郑丽文团队的邀请策略。据国民党内部人士透露,全代会邀请函由郑丽文核心幕僚拟定,未纳入郝龙斌派系的12名中常委,而卢秀燕、侯友宜等人均与郝龙斌在2024年县市长选举中深度合作。 张善政的发言人明确表示:“郝前市长未收到邀请,地方执政者出席缺乏合理立场。” 这一情景与2005年马英九当选党主席时的局面相似。当时马英九以“改革派”身份推动转型,试图摆脱地方派系束缚,导致台北县、台中市等关键县市的蓝营县长集体缺席就职仪式。 最终马英九耗时半年走访各地协调,才实现党内初步整合。郑丽文当前处境较马英九更为复杂——马英九当年未直接绕过郝龙斌等资深大佬。 更深层的矛盾聚焦于选举利益分配。2026年县市长选举已进入筹备阶段,卢秀燕在新北的支持率虽稳定在52%,但面临绿营青年群体的冲击;侯友宜在台中受“市政预算不足”困扰,亟需党中央协调资源。 他们担忧郑丽文的“网络路线”会分流年轻选票,压缩地方执政者的政治空间。党内数据显示,郑丽文支持者中30岁以下群体占比达41%,与卢秀燕、侯友宜依托的中老年基本盘形成竞争。 郝龙斌“未获邀请”凸显了权力博弈的态势。作为党内“本土派”代表,郝龙斌在无党派民众中支持率达19.3%,为郑丽文13.8%的1.4倍。 关键在于,郝龙斌掌控国民党北部11个地方党部,这些机构是2026年选举的核心票仓管理载体。郑丽文对郝龙斌的刻意冷落,看似展现强硬姿态,实则切断与基层票仓的关键联系。 郑丽文近期多次强调“强化台美军事合作”,对“九二共识”则避而不谈,这让卢秀燕等依赖两岸经贸的地方首长深表担忧——新北市对大陆进出口额占全市总量的38%,两岸关系紧张将直接冲击地方经济。 一个细节揭示了“集体缺席”的本质:全代会当天,四大市长的代表均出现在会场角落,仅未上台就座。这表明他们并非寻求彻底决裂,而是通过“缺席”施压,要求郑丽文在资源分配、路线制定上作出让步。 这种“软对抗”在国民党历史上多次出现,1998年连战就任党主席时,李登辉派系的县长曾以“迟到半小时”表达异议,最终促使连战承诺“地方自治优先”。 郝龙斌掌控的北部11个地方党部,在2024年县市长选举中为国民党贡献37%选票,其中新北市三重区、台中市西屯区等关键选区得票率超60%。 这些党部工作人员透露,“未收到党中央协调通知,2026年选举动员难度将增加三成以上”。更严峻的是,郑丽文依赖的年轻支持者存在投票率短板——2024年网络声量较高的蓝营青年候选人,最终投票率仅38%,远低于中老年群体的72%,失去地方派系动员能力将使2026年选举形势更为严峻。 地方执政者的“消极抵抗”,反映出对两岸论述的深层分歧。除新北市38%的对大陆进出口依赖外,台中市机械产业对大陆零部件采购率达45%,桃园市航空物流业29%业务来自两岸航线。 卢秀燕、侯友宜等人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维护两岸经贸稳定”,而郑丽文为迎合美国“印太战略”,近期与美国在台协会官员会面时,仅强调“强化台美供应链合作”,对两岸议题避重就轻。 这种路线差异并非单纯的“理念之争”——2018年国民党赢回台中、桃园等县市,“两岸经贸红利”是核心竞选口号,当前路线摇摆可能导致失去中间选民支持。 回顾国民党历史,派系内耗始终是选举失利的关键因素。2020年“总统”选举中,朱立伦与韩国瑜的内部争议造成蓝营选票分流,最终得票率较2016年下滑8个百分点;2014年“九合一”选举中,地方执政者与党中央政策脱节,使民进党赢得13个县市。 郑丽文当前局面更为复杂:马英九当年虽遇缺席风波,但以“九二共识”凝聚基本盘;而郑丽文两岸论述模糊,又失去地方派系支撑,形成“两头不靠”的局面。 这场缺席风波,本质是国民党“改革派”与“传统派”、“亲美路线”与“两岸务实路线”的双重博弈。对郑丽文而言,仅靠网络声量无法赢得选举,忽视地方派系与两岸经贸根基的改革难以落地;对卢秀燕等地方执政者而言,过度牵制党中央也将使民进党获利。 2026年选举在即,国民党若无法在半年内完成内部整合、厘清两岸论述,这场缺席风波或成为其失去执政权的“前哨战”——毕竟,选民不会将选票投给一个无法凝聚内部力量的政党。 对此,你们怎么看?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