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中国用了20年,才把乌克兰军工技术给吃透了,军事因此突飞猛进,可唯独留下了一大遗

中国用了20年,才把乌克兰军工技术给吃透了,军事因此突飞猛进,可唯独留下了一大遗憾!不夸张的说,中国军事能发展到现在,乌克兰的帮助可真不小,那这个遗憾到底是啥呢? 当年乌克兰一口气继承下了大批舰船厂、飞机制造局和发动机厂,资产是有了,但国家根本养不起。外债催着还钱,工人下岗,经济天天掉队,几乎没什么余地坚持。 核武按照国际约定全交了出去,价值连城的航母、军机和工厂技术被迫甩卖。中国就是在那个节骨眼杀出来,抓住了机会,开始和乌克兰谈起军工大生意。 那会儿中国航母完全是空白,恰好乌克兰有一艘快报废的瓦良格号没人要,各方面压力一大堆。 中国用2000万美元把这艘船和成堆图纸请回大连。三年间,这艘巨舰拖过半个地球,终于转身成了辽宁舰。 辽宁舰服役那一刻,中国航母从无到有,很多试验和数据都靠它积累下来。后来山东号、福建号的设计和制造,也都是在这艘船的基础上一步步走起来的。 乌克兰那时成色还在,T-10K舰载机的原型机直接卖给了中国。工程师们没头没脑地拆开研究,折叠翅膀、拦阻钩和弹射技术一项项学,歼-15最后终于飞上了航母甲板。 乌克兰这套原始技术硬是把中国舰载机拉进了新台阶,也让中国海军的梦想有了起飞的翅膀。 两栖作战不能光靠步兵。乌克兰手里的野牛级气垫艇当时世界最大,中国一口气买了技术、图纸,还把乌克兰专家请到国内,最后生产线跑起来,这种大气垫艇在南海成了登陆演习的尖兵。 没有乌克兰那套玩意儿,中国在这个领域可能还要摸黑干好多年,仅靠别人卖成品根本养不起这个战术体系。 连Ka-32直升机的核心技术被中国用来做了本土化改造,Z-18就是从那回合作“孵化”出来的。装备舰队以后,一下子补全了反潜、预警和运输这些关键环节。乌克兰的技术和工艺让中国少走了很多弯路,也让直升机的国产化速度快了好几拍。 不过,没有拿到图-160轰炸机始终是中国最难忘的心结。搞研发的老工程师都清楚,这种能够换翼、飞得又远又快的轰炸机,如果那会儿能拆开了彻头彻尾研究一遍,中国自己的新一代战略轰炸机绝对会早些成熟。 偏偏国际大国压制下,乌克兰服软,把飞机切成废铁,把最后一次机会送进了历史的空白里。虽然如此,这些年中乌之间的深度合作,把中国海军空军从零基础一路带进了现代大国俱乐部。 辽宁舰打开了航母的大门,歼-15撑起了舰载航空的骨架,野牛和Z-18撑起了两栖和舰载的短板。中国工程师不只是照着图纸干,消化吸收后查漏补缺,升级换代,才有了今天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