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36年奥运会的举办地,有两个国家相当头痛,一个中国,另一个就是印度,不过中国是不想办,不愿意办,可世界各国都盼着奥运会能在中国举办。 这么说吧,中国是有能力办,办得好,全世界都盼着,可自己偏偏提不起兴趣,躲都躲不及,而印度是上赶着要办,喊着口号说这是十几亿人的梦想,可手里的活儿根本跟不上,想办却办不明白,急得团团转。 当年的北京奥运会办得有多出彩,全世界有目共睹,直到现在都是历届奥运会里的标杆,后来又办了冬奥会,照样顺风顺水,不管是场馆建设、组织协调,还是安全保障,没出过半点纰漏。 国际奥委会的人都急了,前主席好几次公开喊话,说中国该担起责任,言外之意就是盼着中国再接下2036年的活儿。 可中国这边态度很明确,礼貌地婉拒,没半点含糊,为啥以前抢着要的香饽饽,现在成了烫手山芋,根本不是办不起,是真的觉得没必要了。 早年间,中国需要一个大舞台向世界展示自己,奥运会就是最好的名片,那时候大家憋着一股劲,想让全世界看看中国不是以前那样了,可如今中国的实力早就不是靠一场运动会才能证明的,平时的生活、科技的进步,每天都在向外展示,根本不需要再花几百亿砸在一场为期两周的赛事上。 更关键的是,现在的思路变了,不再追求“面子上好看”,更在乎“里子够实在”,办一届奥运会,要建一大堆场馆,花的钱可不是小数目,后续维护更是无底洞。 中国现在心里有数,把这些钱省下来,多修几条地铁,让大家出门不堵车,多盖几所学校,让孩子有学上,多投点钱到养老和医疗上,让老人看病方便,年轻人少点压力,比办一场奥运会实在多了,毕竟,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舒坦,国家的底气才真的足,这比任何奥运金牌、任何赛事光环都管用。 办奥运会看着风光,其实就是个烧钱游戏,预算永远会超,后续麻烦一大堆,所以国际奥委会才急着盼中国接手,知道中国靠谱,能把活儿干好,还能保证赛事有热度、有影响力。 可中国早就看透了这一点,不跟着凑这个热闹,踏踏实实过自己的日子,把资源用在刀刃上,这种从容和淡定,才是真的有底气。 再看印度那边,完全是另一种画风,一门心思要办奥运会,早早地就提交了申办意向书,还没定好哪个城市办,就先喊出了口号,说要让全世界看到印度的风采。 选举办城市都折腾了好一阵子,一会儿说这个城市有大体育场,一会儿又说那个城市有文化地标,想把泰姬陵当成申办的核心亮点,学着其他国家靠标志性建筑吸引目光,想法倒是挺好,可现实根本不允许。 印度最大的问题就是,想法和能力差得太远,别说奥运会这种世界级大赛,以前办过一次英联邦运动会,就闹了一大堆笑话。 场馆建设拖拖拉拉,快开赛了还没完工;建起来的设施质量差,甚至出现过坍塌的情况,还爆出了腐败丑闻,钱花了不少,事儿没办好。 现在要办奥运会,规模比英联邦运动会大得多,要求也高得多,印度的基础条件根本跟不上,交通就是个大难题,城市里堵车是常态,到时候来自全世界的运动员、游客挤在一起,能不能顺利到达场馆都是个问题。 卫生状况也让人揪心,以前就有外国运动员去印度比赛,因为当地卫生条件差,感染了疾病不得不退赛,要是真办了奥运会,这么多外国人涌进去,卫生保障跟不上,岂不是要闹更大的笑话? 印度之所以这么执着于办奥运会,说白了还是想靠这场赛事提升国际地位,像中国当年那样,靠一个大舞台展示自己,可他们没明白,中国当年能办好奥运会,是因为早就有了足够的积累,基建、组织能力、经济实力都到位了,奥运会只是一个水到渠成的展示。 印度现在连最基本的民生和基础设施都没搞定,就想着一步登天,靠办奥运会撑面子,根本不切实际,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反而容易摔跟头,最后可能面子没捞着,还惹一身麻烦。 办奥运会本来是件弘扬体育精神的好事,现在却成了“谁办谁头疼”的难题,不是奥运会变了,是大家的心态和需求变了,以前觉得办奥运会是荣耀,现在更看重实际效益。 中国的“不愿办”,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从容和清醒,知道自己该要什么,不该要什么,印度的“难承办”,是实力不足却急于求成的尴尬,野心很大,能力却跟不上。 真正的大国底气,是靠老百姓日子越过越舒坦,靠科技和经济实实在在的进步,不用刻意炫耀,不用勉强撑场面,踏实做好自己的事,自然会被世界认可。 大家觉得2036年奥运会最终会落到哪个国家手里?印度真的能如愿承办吗?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