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耕地遭施工侵占月余投诉无门,暴露基层治理短板
广东韶关乐昌市梅花镇清洞村委会新农庄组的廖先生近期遭遇离奇困境:其名下耕地被纳入"百千万工程"道路施工范围,却在未收到任何正式通知情况下遭机械开挖,作物损毁、沟渠未回填形成安全隐患。更令人费解的是,在连续多次通过110、12345等渠道投诉后,相关部门均未受理,廖先生至今未获任何实质解决方案。



据悉,涉事路段原为硬化路面,因长期通行载重八九十吨的运石材车辆,导致路基严重破损,造成安全隐患。之后该路段被纳入"百千万工程"改造计划,但施工方未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履行征地公告程序。6月初,廖先生所属耕地被开无故挖,6月15日,廖先生后通过施工队得知,项目已获村委和镇政府批准,但全程未收到书面或口头通知。廖先生随后选择报警,报警后廖先生虽要求施工方停工并恢复原状,但截至目前,廖先生却表示从未有工作人员与其当面协商。现场勘察显示,被毁作物未获赔偿,开挖沟渠仍裸露,存在塌方隐患。法律人士指出,该情形涉嫌违反《土地管理法》关于征地程序的规定。



廖先生表示,从6月16日至30日,其通过110、12345等渠道发起多次投诉,形成完整的维权时间链。耐人寻味的是,6月16日首次投诉后,12345热线记录显示:23日承诺"两工作日处理",26日宣称"已处理好",但30日现场核查发现沟渠仍未回填,路基塌方风险加剧。因廖先生至今未获任何实质解决方案,那么这种"系统显示结案-实际问题未解"的治理悖论,不禁让人质疑:所谓"办结率100%"的政务服务热线,是否沦为形式主义的数字游戏?

值得注意的是,《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征地需履行公告程序,作物损毁应参照市场价格赔偿。但截至目前,廖先生既未见到赔偿方案,也未收到书面答复,其11次投诉却仍陷"公文循环",这种差异究竟暴露了怎样的基层治理短板?"就像对着空气挥拳。"廖先生展示通话记录时表示。廖先生还表示,由于施工方倾倒路渣废泥掩埋,其哥哥原本肥沃的耕地沦为建筑垃圾堆放场而现场废渣至今未清运。廖先生不明白为何这些建筑废料能堂而皇之侵占基本农田?难道农民权益就不值得被守护吗?

目前,廖先生明确提出两项核心诉求:一是依据《民法典》及《土地管理法》相关规定,对损毁的农作物及土地进行合理赔偿;二是要求施工方将开挖的沟渠填平,恢复土地原有耕种条件,确保农田可持续利用。同时廖先生恳请上级部门介入调查,督促责任方履行义务,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来源:微博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84991000133723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微博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作者的观点和立场,故本作者对其真实性不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有侵权或者不实信息可提供材料联系平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