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广西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环评改革落地见效

发布会现场。人民网记者陈燕摄

人民网南宁10月31日电(记者陈燕)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而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发展中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10月30日,记者从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上获悉,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始终将以高水平保护来推动高质量发展,把这个问题放在最重要位置,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环评改革落地见效。

一是创新驱动赋能绿色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广西以制度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出台广西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及新质生产力培育等系列政策,为绿色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编制钢铁、有色金属等六大重点行业专项报告,为全区产业结构优化与政策制定提供坚实的支撑;落实有色金属产业“十个一”部署,推动有色金属高质量发展。依托柳州气候投融资试点,储备项目408个、总投资超3167亿元,152个项目获信贷961.53亿元,形成“柳州经验”。

二是严格环境准入要求,筑牢生态环境质量底线。广西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效能,建成投运建设项目环境准入研判平台,累计服务3.6万余人次,形成准入结论2.7万余个,实现项目源头精准管控。环评审批中严守“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向好不能变差”的底线,强化顶层统筹指导,比如针对贵港理文造纸等项目环境风险,开展7个专题的论证,从严管控氮、磷等污染物排放,推动出台郁江流域减排方案;严控“两高”项目准入,执行污染物等量或倍量削减要求,确保广西生态环境质量向好。

三是优化服务提升审批效能,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广西修订环评分级审批办法,赋予自贸区更大审批权限,上收涉重、化工等高风险项目审批权以及涉及围填海项目的审批权,构建“放管结合、权责清晰”的管理新格局。建立重大项目常态化服务机制,保障平陆运河等项目落地,推动合湛铁路等8个重大项目获得国家审批。“十四五”以来广西共审批环评项目1.7万个、总投资超4.2万亿元,推动沿海排污区划定及铁山港深海排放工程建设,以满足重大项目排污需求,积极服务国家沿边临港产业园和钦防产业协作区项目和产业发展需要。

四是强化监管压实主体责任,构建治理闭环机制。广西建立“日常监管+重点筛查+行业治理”三维体系,平陆运河绿色专家组检查9次,反馈问题53个、提出建议66条,为打造平陆运河绿色工程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十四五”以来对269家次失信环评单位、306个人实施记分管理,按季度开展环评复核,强化涉重金属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等敏感领域合规审查,构建全链条监管闭环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