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台湾专栏作家雁默发文,对台湾局势作出三个深刻判断:其一,台湾的命运掌控在中美手中

台湾专栏作家雁默发文,对台湾局势作出三个深刻判断:其一,台湾的命运掌控在中美手中,美国正不断掏空台湾,若大陆此时采取 “穷台” 策略,台湾将彻底陷入绝境,根本无需 “武统”;其二,相较于美国,大陆更有理据对台湾实施 “对等关税” 乃至贸易脱钩;其三,岛内主流民意既非统也非 “独”,也非维持现状,而是渴望政治聚焦民生、多做实事,民心已然转变,大变局即将来临。 你看美国这两年对台湾地区的关税动作,2025年8月7日正式上路的20%“暂时性对等关税”,表面上是从32%降下来了点,但这玩意儿不是小数目。行政院那边急得团团转,赶紧跟美方谈,勉强压到20%,可这税率比日本、韩国那些盟友的15%还高。问题不光是税率高低,关键是后面附带的条件。参照日韩欧的旧账,美国要求台湾地区砸至少3000亿到4000亿美元去投资美国本土,还得大开市场大门,军费也得猛加。台湾地区防务部预算本来就吃紧,现在再加码,去年军费占GDP 2.5%,今年估计得冲到3%以上,这钱从哪儿来?说到底,就是掏台湾地区的家底。结果呢,产业外移加速,半导体、电子这些支柱行业首当其冲。像台积电、联发科这些巨头,早就在美国建厂,2025年上半年对美出口就因为关税预期缩水10%以上。工厂一搬,台湾地区本地就业岗位丢了上万个,供应链断裂,中小企业跟着遭殃。经济数据摆在那儿,台湾地区2025年上半年GDP增长率才1.8%,远低于预期,这不就是被美国一步步掏空吗? 大陆这边要是同步发力“穷台”,那台湾地区就彻底扛不住了。雁默的意思是,大陆别急着给台湾地区输血,先让美国榨够了再说。想想看,美国要台湾地区多买军火、投资建厂,本质上就是变相转移台湾地区的财富。要是大陆此时终止ECFA那些优惠关税,台湾地区对大陆出口占总出口40%以上,一砍下去,电子产品、机械设备这些大头立马腰斩。台湾地区商务部门数据,去年对大陆顺差高达1500亿美元,要是双重夹击,台湾地区外汇储备虽有5700亿,但撑不了多久。 第二个判断,雁默直指大陆对台湾地区搞对等关税、甚至贸易脱钩,比美国更有底气。这话听着扎心,但数据铁板钉钉。台湾地区对大陆的贸易壁垒不是一天两天了,大陆商务部2023年底的调查报告摆在那儿,台湾地区禁止进口大陆2509项产品,涵盖石化、纺织、机电、汽车、农产品这些民生必需品。范围还越来越大,从2016年的2000多项,到现在2509项,占台湾地区开放进口商品的20%以上。ECFA签了十几年,大陆让利台湾地区关税减让,台湾地区获益是大陆的8.8倍,可台湾地区呢?非但没松绑,还加码限制。像大陆的廉价蔬菜、水果进不去,台湾地区超市物价高企,消费者买单。 大陆忍了这么久,主要是顾及两岸关系,没急着上WTO告状。但要真动手,胜算大得很。WTO规则明摆着,成员间不能歧视性贸易壁垒,台湾地区对其他162个成员开放的货品,对大陆却卡死,这不是违反GATT第三条吗?大陆商务部报告一出,台湾地区经贸部门只能说“愿在WTO框架下协商”,但底气不足。雁默分析,要是大陆启动对等报复,先取消ECFA对台湾地区的12项产品关税优惠,那些出口大陆占比七成以上的行业,立马关税翻倍,损失上千亿新台币。像纺织业、机械业,去年对大陆出口就占总产值的60%,一脱钩,工厂关门,工人下岗。 第三个判断最接地气,雁默说岛内主流民意压根不是统也不是“独”,更不是死守现状,而是巴不得政客们把心思搁在民生上,多干点实事。民心变了,大变局不远了。这话对得上最近的民调。台湾民意基金会2024年底到2025年的数据,支持“台湾独立”的逾五成,维持现状两成左右,统一一成多,看起来“独”派占上风。但细拆,超过七成民众对两岸现状不满,焦点全在经济民生上。像2025年4月的陆委会民调,民众对当前两岸关系满意度只有25%,八成以上盼望稳定经贸,避免对抗。远见杂志和台湾民意基金会联合调查,58%受访者觉得罢免行动加深社会裂痕,经济议题成全民痛点。失业、物价、电费这些,远比统独标签重要。 雁默观察到,意识形态那套越来越不管用。2025年国民党主席选举,郑丽文胜出,她避开统独陷阱,重申九二共识,但强调监督绿营、推动民生对话。选后民调显示,蓝营支持率虽低,但两岸务实派声音升温,四成民众盼两岸谈判稳经济。罢免风波闹了大半年,资源耗尽,选民用票箱教训政客:别老内斗,多管房价、医疗排队这些实事儿。2028年大选若再来,意识形态口号估计成配角,候选人得比谁更会谈就业、降电价。民心转向务实,大陆推动融合发展,台湾地区学者也呼吁开放部分进口,缓和壁垒。 总的看,雁默这三个判断串起来,就是台湾地区现在这摊子事儿,全是经贸民生的死结。中美博弈下,美国榨干台湾地区,大陆若对等回击,台湾地区经济先崩;民意醒了,政客不跟上。台湾地区得醒醒神,别老幻想外力,脚踏实地回归祖国怀抱,才是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