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呼和浩特10月31日电(记者张聿修)10月31日上午,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全民消防、生命至上——安全用火用电”主题新闻发布会。据发布会介绍,全区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安全管理全链条整治“三个专项整治”,保障民生与安全。

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民网记者张聿修摄
关于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工作。一是实现了便民服务与消费促进同步推进。截至目前,全区近2万个小区安装了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充电端口数近63万余个,实现了即有小区内电动自行车数量与充电端口2.1:1的配建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实现了电动自行车充电电价按居民电价收费,并逐步推进降低充电服务费。借助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实现了6.5万余辆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二是做到了市场秩序和停放充电规范管理。先后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规范》和《内蒙古自治区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为规范管理奠定了法规基础。相关部门共检查销售门店1万多家次,充电服务经营主体3千多家次,推动安装电动自行车电梯智能阻止系统近6万台。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和违规进楼入户停放充电整治实现常态化。总的来说,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基本实现了“法治保障、设施覆盖、监管到位、便民利民”的多重目标。
关于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整治工作。自治区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城市房屋市政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暂行办法》,排查了2.3万多栋高层民用建筑、2500多栋使用保温材料的冷库和室内冰雪场馆,抽查生产环节建筑保温材料200批次、保温材料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100余家、建筑保温建设工程项目580余个,核查作业人员资质近1600人。通过“建制—监管—排查—整改”全链条推进,全面提升了建筑保温材料生产流通、质量评价、建设施工、排查修缮、使用管理等各环节安全水平。
关于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安全管理。从“制度+技术”双维度发力,严格动火作业管理,严查“无证违法”和“持证违章”行为。聚焦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医院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对近7千个涉及动火作业的场所开展排查,重点检查动火作业人员持证、作业现场审批及管理情况。下一步,将重点推动涉及焊接与热切割作业、特种设备作业、建筑施工特种作业等资格证建立特种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快焊机“一机一码”“加芯赋码”改造工作,为动火作业安全管理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