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纪实#我在随后主持的一个名校长论坛中,坚持沿用一贯的主持风格:提问与讨论。
在一位很优秀、很优秀,有一大堆奖状奖牌的校长讲完后,我说,感谢校长给我们展示了这么多、这么棒的成果,这里凝聚着校长和学校的努力。我想提一个当下时不时就蹦出来的问题,就是学生不按套路出牌,在大庭广众之下表达对教育和学校的不满。例如某学生把审过的稿子放在兜里,国旗下发泄了一通对十二年学校生活的不满;再如,一个把牛首一中调侃为牛马一中的优秀生,随后被校长当众轰下台并收回获奖证书;还有,一个运动会上拿过话筒表达对学校后勤保障不满的学生,被几位老师架下去,随后让家人领回看心理;以及某失踪学生106天后找到尸体,公安机关证实是学生自杀,学校要求学生不得在外讨论此事,不能有任何表态……。怎么办?
我给校长介绍这些背景旨在请校长理解我下边的提问,也避免过于唐突。随后我设计了场景说,假如我是那高中生,您是校长,我说:各位同学老师,我是高二学生某某,十几年我的教育生活就是分分分,考考考,没有一点自由的空间和时间,全都泡在这无聊乏味的生活里。我受够了,够了,我绝不想再上学、再读书了,我要和这样的生活说再见……
我问校长怎么办,校长说,同学啊,你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下表达,勇气可嘉,可是读书学习是人的本分呀,今日之刻苦是为明日之辉煌……,我打断校长说,我就是不读了,您批准不?校长拉着我的胳膊说,走走走,咱有事好商量,下边说去……
演练后校长问我给她的表现打多少分,我说六、七十分吧。这是实话,校长不仅没有把学生赶下去、然后怒斥,而且肯定了他的勇气,这应该算及格;丢掉的分数是校长引导不够、辨析缺失。一是高中阶段不是义务教育,没有规定必须接受;其次学生表达的对教育生活的不满,不能说毫无道理。
应该如何在肯定学生勇气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呢?我尝试着模拟校长说:同学啊,肯定你的勇气不代表全都赞同你的看法,老师想说的是,高中教育非国家规定必须强制接受的学段教育,你当然有选择继续接受和选择放弃继续学习的权利,无论怎样选择,老师都尊重你。至于你表达的对学校和教育的种种不满,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员,你有义务和责任去改变,或者为改变而努力呀。一味地埋怨、让别人去改、自己坐享其成,老师不赞同,也不欣赏……
这当然只是一种引导,而不是唯一的标准答案。问题是,在各种各样的论坛年会中,如果少些自说自话、自我经历的自嗨,或者是少些个人见解的坚持,更少些大而化之的理论,增加些社会生活中的实例,来讨论怎么看、怎么办多好呀。
对话,而不是自说自话才是人类最高级的表达!我愿无休无止地重复这话,并且力所能及地尝试之。(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