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快讯!快讯! 美国参议院宣布了! 当地时间10月30日,记者获悉,美国参议院以5

快讯!快讯! 美国参议院宣布了! 当地时间10月30日,记者获悉,美国参议院以51票赞同、47票反对的结果通过决议,终止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的全面关税政策。(人民日报) 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以“对等贸易”为名,推出10%的“最低基准关税”,甚至对最不发达国家加征更高税率,直接将贸易大棒挥向全球。当时白宫宣称这是“保护本土产业”,但实际效果却让美国农民和中小企业成了冤大头。 艾奥瓦州大豆农场主马克的遭遇具有代表性。其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向中国出口大豆净利润达20万美元,2025年受关税及中方反制措施叠加影响,收入直接腰斩,农场面临还贷压力。 美国农业部最新预测显示,2025年美对华农产品出口额仅220亿美元,较2023年暴跌24%,农民对华出口平均收入较2017年下降近三成。 农民的哀嚎背后,是特朗普贸易政策的致命矛盾——想靠关税打压对手,却没算到全球供应链的反噬。就像密歇根州的汽车制造商,去年因为关税导致钢材成本上涨15%,被迫裁员2000多人。 这些选票大州的利益受损,直接让共和党议员坐不住了,这次倒戈的4名共和党人,恰好来自农业和制造业重镇。 有观点认为参议院决议仅为程序性步骤,因众议院需至明年3月才允许投票,且特朗普拥有否决权。但实则释放关键信号:最高法院将于11月审议关税合法性,参议院此时表态相当于为最高法院提供民意背书。更重要的是,这是特朗普任内两党首次在贸易政策上公开决裂。 回顾历史,美国从未实施过如此激进的全面关税政策。上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推行贸易保护时,仅针对日本特定产业,且联合欧洲盟友共同实施。 特朗普则不同,连加拿大、巴西等传统盟友均被纳入关税范围,今年早些时候参议院已象征性通过取消对这两国关税的决议,此次不过是将范围扩大至全球。 盟友的反弹早有显现。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上个月公开表示,美国关税导致加美汽车产业链损失超100亿美元,加拿大已联合墨西哥向WTO发起12次诉讼。 值得关注的是,泰国在参与美军演习的同时,将72%的外资高端制造项目交由中国企业承接,占比达38%,显然不愿再受美国关税政策裹挟。 军事领域的连锁反应更值得关注,特朗普原本计划以“关税+军事施压”双管齐下,例如在南海部署双航母,同时通过关税限制中方半导体产业。 但关税引发的产业受损,直接影响军工企业配套供应链。得州一家军工零部件厂商透露,受关税导致稀土进口成本上涨影响,F-35战斗机部分零部件交付延迟3个月。 国际媒体大多把这事解读为“美国对华强硬政策松动”,这其实是误读。真正的核心是美国内部利益集团的博弈。军工复合体每年靠游说能拿到巨额预算,过去8年给国会议员捐款超8700万美元,自然支持军事施压;但农业和制造业群体拿不出这么多政治献金,只能靠选票施压议员反关税。 中方的应对也让特朗普的“交易逻辑”失效,2018年特朗普第一次搞贸易战时,中方为了供应链稳定做过让步,让他摸到了“不愿翻脸”的底线。 但2025年不一样了,中泰“鹰击-2025”军演派出歼-10C搞联合制空演练,中泰铁路明年通车后还能降低马六甲海峡依赖,军事和经济双保险让中方不用再被动让步。 此次投票时机颇具深意。10月正值美国中期选举预热阶段,倒戈的共和党议员实则为自身政治前景铺路。以俄亥俄州议员波特曼为例,该州因关税导致制造业失业率升至5.2%,其支持率下降12个百分点,倒戈反对关税本质上是为挽救自身政治支持率。 不可高估此次决议的实际效果。众议院共和党人已明确表示将予以阻拦,特朗普亦威胁动用否决权。但即便决议最终未能落地,美国内部裂痕已显现。 如同19世纪末泰国在英法之间寻求平衡,当前美国同样陷入“军事霸权与经济利益”的两难困境。特朗普试图兼顾两者,最终却两败俱伤。 若最高法院11月判决认定关税非法,特朗普可能以“国家安全”名义绕过国会授权;若判决关税合法,反关税议员将联合企业开展更大规模游说。 中方已构建“军事威慑+外交周旋+产业自主”的应对体系,无论美国内部博弈结果如何,自身实力提升才是核心保障。 此次投票不仅暴露白宫贸易决策的内部裂痕,更凸显“美国优先”路线的内在矛盾——在全球化时代,以单打独斗、以邻为壑的方式谋取利益,最终必将遭遇全球供应链反噬,失去盟友与民众支持。这一现实,无论是特朗普还是后续美国领导人,均需审慎考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信息来源:美参议院通过终止特朗普全面关税政策决议 人民日报2025-10-31 07:27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