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中国为啥要拼尽全力造C919等客机?这么说吧,造了之后才会发现,这玩意儿压根不值

中国为啥要拼尽全力造C919等客机?这么说吧,造了之后才会发现,这玩意儿压根不值一亿条裤子,最多值五千万条,这样就能省下一半来给自己人穿,而在这个世上,可以有尊严生产的国家并不多,中国就算一个。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先说说以前的日子有多憋屈,国内机场里飞的客机,十架里六七架是波音,剩下基本是空客,咱们连边都摸不着,每年要花上千亿买人家的飞机,人家报多少价就得给多少钱,半点还价余地都没有。   想订一架还得排几个月队,交了钱还得答应一堆条件,比如以后维修只能用他们的零件,这哪是买东西,分明是花钱受气。   更要命的是飞机坏了,认识个做航空维修的朋友说,以前零件坏了只能等国外寄原厂件,价格贵得离谱不说,光等物流就得十天半个月,飞机停在机场没法飞,航空公司每天的损失就不是小数目。   2019年波音737MAX出问题,全球停飞三百多架,直接损失超200亿美元,这事儿一出来谁都明白了,关键东西靠别人,人家一出问题自己就得跟着遭殃。   所以中国才下决心自己造,2007年大飞机项目立项,2008年商飞成立,全国20多个省份、上千家企业、30多万人扑在这个项目上,一干就是十几年。   研发团队拼到什么程度?碰到关键节点直接住厂房里,24小时连轴转,最难的是飞控系统,以前中国从没接触过,连参考资料都找不到,研发人员只能自己一点点算、一次次试,花了整整十年才搞明白。   这种坚持是有回报的,2017年C919首飞那天,好多老航空人都很激动,到2022年拿到适航证并交付东航,2023年完成首次商业飞行,现在已经飞了8条航线,载了快60万人,安全飞行超1万小时。   更让人振奋的是,2024年文莱航空一下子订了20架,中国造的飞机开始走出国门了。   造出来之后账就好算了,一架波音737售价约5亿元,C919比它便宜15%,而且国产化率已经从首飞时的50%提升到65%,未来还会更高。   每多卖一架C919,就少让几十亿外汇流出去,这些钱能造更多高铁、建更多医院,单看价格就知道,以前那一亿条裤子的买卖有多不划算。   省钱还是小事,真正值钱的是产业链带动,造大飞机要牵动200多个行业、上百万个零部件,从铝锂合金到航空发动机,从精密仪器到软件系统,一个环节突破就能带动一串产业升级。   比如配套的国产航空轮胎,现在性能比进口的还耐磨;西安航天基地研发的航空铝材,性能对标美国产品但价格只要三分之一。   上海临港的大飞机产业园已经成了规模,航空装备市场规模突破5400亿元,这种以点带面的效应,是花钱买永远换不来的。   C919的出现也改变了市场格局,它一进来,波音和空客就慌了,赶紧给自家飞机降价,以前这两家垄断市场想卖多贵就多贵,现在不敢随便要价了。   2025年波音交付量同比减少三成多,在中国市场份额跌到不到三成,甚至有3架飞机从舟山退回西雅图,这就是有了选择权的好处,不用再看人家脸色。   现在商飞手里握着上千架订单,舟山和西安还要建第二总装基地,2027年投产后一年能造80架飞机,刚好满足国内六成的窄体机更新需求。   背后还有CR929远程宽体客机在研发,未来会形成完整的飞机家族。 到那时候,中国造的飞机不只是省裤子,而是带着中国标准走向世界。   从上世纪运10的遗憾到今天C919的翱翔,这条路走了快半个世纪,能自主造大飞机的国家,全世界掰着指头能数过来,中国现在就是其中一个。   这不是简单的买卖账,而是一个国家在全球价值链里的位置和尊严,几代人的坚守没白费,现在咱们能造的不只是飞机,更是自主可控的底气,自己的翅膀硬了,才能飞得更稳更远。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