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全球车市震动:福特CEO的警告与保时捷的滑铁卢当福特CEO吉姆·法利直言中国汽车

全球车市震动:福特CEO的警告与保时捷的滑铁卢

当福特CEO吉姆·法利直言中国汽车产能"可供应整个北美市场",称其竞争烈度远超日本80年代时,保时捷99%的利润暴跌更给全球车企的寒冬添了一把刺骨的寒意——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利润仅4000万欧元,较去年同期的40亿欧元近乎归零。这两个信号共同指向一个结论: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正在被剧烈重塑。

福特的焦虑藏在产能与技术的双重压力里。中国汽车市场年销两千万辆却坐拥近四千万辆产能,过剩的产能必然转向全球扩张,仅现有工厂就足以覆盖北美市场需求。更让法利警惕的是技术差距:中国电动车的智能座舱能实现手机自动配对、AI语音交互,甚至配备面部识别推荐娱乐内容,成本与质量都远超西方车型。为了应对,福特已组织全体高管来华试驾100款新车,将优选车型空运回美国拆解学习,但核心的磷酸铁锂电池知识产权仍集中在中国手中,成为其难以突破的壁垒。

保时捷的溃败则是豪华车市场变局的缩影。作为曾经的利润标杆,其2024年在华销量暴跌28%,较2021年峰值缩水超40%,2025年更是预计仅售3.2万辆。根本原因在于战略误判:当理想L9、问界M9以半价提供同级配置,小米SU7 Ultra凭快充与智能驾驶分流高端客群时,保时捷仍依赖燃油车维持利润,电动化转型迟缓,Taycan被诟病为"百万级老年机"。叠加关税成本上升与全球销量下滑,这个豪华品牌的溢价权杖正在失效。

从福特的紧急"取经"到保时捷的利润雪崩,背后是同一股浪潮:中国车企凭借产能规模、智能技术与成本控制,正在改写全球竞争规则。2024年自主品牌在华零售份额已突破60%,2025年更是升至70%,留给外资品牌的空间不断压缩。这场竞争早已不是单一车型的比拼,而是产业链、技术创新与用户理解的全面较量,全球车市的洗牌才刚刚进入深水区。保时捷[超话]美国[超话]中国汽车品牌